本报记者张文湘
4月28日,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联交所”)官网信息显示,上海剑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剑桥科技”)正式提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拟登陆香港联交所主板。
目前,剑桥科技已在A股上市,若成功登陆港股主板,剑桥科技将成为AI(人工智能)通信“A+H第一股”,这标志着公司全球化资本布局与技术创新迈入全新阶段。
“A+H”打造全球竞争力
资料显示,剑桥科技主营业务是从事电信、数通和企业网络的终端设备以及高速光模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4年,剑桥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6.5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7亿元。
近年来,剑桥科技通过“多元本地化”战略,构建了独特的全球竞争力。在研发网络方面,剑桥科技在大中华区、日本和美国设立了战略研发中心;生产制造方面,剑桥科技创新性地采用“共址生产”模式,在中国、马来西亚、欧洲和美国等地与当地优质合作伙伴建立深度协作,显著提升了供应链韧性,快速响应区域市场的定制化需求。
在市场服务层面,剑桥科技建立了与研发、生产高度协同的区域销售网络。以北美市场为例,公司“本土研发中心+共址生产基地+专业销售团队”形成“铁三角”模式,实现从技术研发到产品交付的无缝衔接。
此次冲刺H股上市,是剑桥科技继2017年A股上市后又一重要资本布局。业内分析指出,剑桥科技有望成为AI通信“A+H第一股”,从而进一步巩固行业标杆地位。
“通过‘A+H’模式,企业可以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企业还可以接触到更多国际投资者和合作伙伴,拓展海外市场,增强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推动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北京博星证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长兼首席投资顾问邢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持续研发投入发力AI
近年来,剑桥科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拓展AI通信等领域。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为3.2亿元,同比增长16.16%。
近年来,受益于全球数据中心扩容及AI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光模块领域市场需求的集中爆发。在光模块方面,剑桥科技成功研发并在多地量产800G及400G系列新产品,实现更低功耗和成本。公司多款硅光产品实现量产,海外市场认证顺利推进,巩固了公司在高速光模块领域的市场地位。
光模块未来市场前景也备受看好。“2025年从光模块所需芯片产业来看,预期Marvell、Broadcom等厂商旗下1.6T芯片产品陆续从极小量生产迈向初步量产阶段。光模块产业持续维持成长态势,预期于2028年至2030年超大规模资料中心陆续普及化,让光模块相关产品供货数量达到高峰。”集邦咨询顾问(深圳)有限公司(TrendForce)分析师王伟儒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在宽带接入和无线通信领域,公司完成25G GPON(吉比特无源光网络)产品研发并实现小批量发货,加快10G GPON市场拓展,持续优化产品成本和竞争力,Wi-Fi7及万兆网关产品在北美市场成功商用。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以2024年销售收入计算,剑桥科技在全球综合光学与无线连接设备(OWCD)行业中位列第5位,公司为全球AI算力基建、数据中心及电信网络提供核心硬件支撑,奠定了其作为领先的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端到端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行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