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和磁材刚刚发布公告,宣布拟对“年产3,000吨新能源汽车用高性能钕铁硼产业化项目”的内部投资结构进行调整。重点在于:不改变项目总额、不变更募投方向、不新增资金投入,仅优化设备配置与资金分配比例。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设备费从18,620万元降至17,362万元,而预备费则由1,075万元大幅提升至2,500万元,占比接近一成。这一操作背后,释放出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策略信号。
这次调整发生在2025年11月11日,经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及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审议通过,后续还需提交股东会审议。保荐机构申港证券也出具了无异议意见,认为该调整合规且未损害股东利益。与此同时,公司还通过了另一项议案:允许使用自有资金先行支付部分境外设备采购款,并在六个月内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原因也很现实——境外采购需外币结算,而募集专户功能受限,无法直接支付。
看到这里,我第一反应是:这其实是一次非常务实的操作。很多人一听到“调整”就担心是不是项目出了问题,但天和磁材的情况恰恰相反。公告明确指出,调整是因为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发生了变化,公司需要引入更多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来提升产线柔性与响应能力。换句话说,他们不是在收缩战线,而是在动态优化资源配置,把钱花得更有效率。
我自己一直关注稀土永磁赛道,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和高端制造对高性能钕铁硼的需求增长趋势明确。天和磁材作为行业参与者,募投项目聚焦新能源汽车应用,方向没问题。现在主动调整设备选型和预备金比例,说明管理层没有僵化执行原始计划,而是根据技术迭代和客户反馈及时校准节奏。这种灵活性,在当前快速变化的产业环境中尤为珍贵。
再看二级市场表现,今日天和磁材股价微跌0.78%,报47.11元,成交额近7000万,整体波动不大,说明投资者对此类结构性调整已趋于理性看待。值得注意的是,在同花顺最新发布的机构一致看好金股名单中,虽未提及天和磁材,但横店东磁、国轩高科等磁材与新能源链企业均被多家机构推荐,反映出市场对这一赛道的长期信心仍在。
综合来看,这次调整不是风险信号,反而体现了公司在执行募投项目时的专业性和应变能力。特别是在涉及跨境采购的资金安排上,采取合规的“先垫后换”模式,既保障了项目进度,又符合监管要求。我对这类注重实效、尊重市场规律的企业操作持正面评价——它不 flashy,但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