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通(60301)刚刚交出了一份令人瞠目的三季报: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收1.74亿元,同比增长137.97%;归母净利润达0.49亿元,同比飙升832.58%;更惊人的是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高达1412.60%。这一组数据不仅刷新了市场对公司成长性的认知,也再次将这家专注集成电路测试分选机的企业推到了聚光灯下。
从前三季度整体来看,公司累计实现营收4.82亿元,同比增长87.88%;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178.18%。这样的增长并非偶然,而是源于行业需求回暖与自身技术积累的双重驱动。据天风证券研报分析,此次业绩大幅跃升主要得益于半导体封装和测试设备领域的需求复苏,带动公司核心产品——测试分选机销量显著提升。
我一直在关注金海通的发展,这家公司最让我看好的一点,是它在细分领域的极致聚焦。他们深耕平移式测试分选机多年,形成了EXCEED、SUMMIT、NEOCEED等多个系列产品线,覆盖MEMS、碳化硅、IGBT乃至先进封装等高景气赛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适用于碳化硅及IGBT的测试平台已在多个客户现场验证,这意味着公司在新能源车和功率半导体这一关键赛道已经卡位成功。
更值得称道的是它的技术壁垒。公司的“高速运动姿态自适应控制”“高精度温控”“芯片全流程监控”等核心技术,让产品在UPH(单位小时产出)、故障率等关键指标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软件高度定制化、响应速度快,这种服务能力和系统集成优势,在国产替代进程中尤为珍贵。
而我在研究其对外投资布局时,更是看到了一种战略级的远见。截至2025年9月,金海通已参股五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涵盖晶圆级分选、光通信设备、动态老化测试、贴片机以及射频测试云平台。这不是简单的财务投资,而是一张围绕半导体后道测试环节的生态网正在成型。比如对芯诣电子和瑞玛思特的投资,明显是在补强ATE测试链中的老化与射频测试能力。
当然,我也清楚地看到风险提示里的那几条:行业波动、贸易摩擦、客户集中度高、技术研发不确定性。但在我看来,只要半导体国产化进程不放缓,像金海通这样具备核心技术+产能扩张能力+生态协同意识的企业,就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当前股价虽有小幅回调,但我认为短期波动不应掩盖长期价值。券商预测其2025年净利润有望达1.94亿元,并维持“买入”评级,这背后是对基本面持续向好的认可。对于关注国产半导体设备突围的投资人来说,金海通或许不是一个最热门的名字,但它正用实打实的业绩证明:真正的龙头,往往静水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