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众股份要放大招了——拟收购安徽拓盛60%股权,股票和可转债将于12月1日起复牌。这则消息一出,市场关注度迅速升温。这家公司停牌不到一周,就抛出了一个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动作不可谓不快。
事情的脉络很清晰:凯众股份计划通过“发行股份+支付现金”的方式,拿下安徽拓盛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60%的股权,并同步募集配套资金。交易自11月24日启动停牌,11月28日董事会审议通过预案,节奏紧凑。虽然目前审计和评估工作还没完成,正式方案还需后续再次召开董事会并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更需要上交所审核和证监会注册,但至少第一步已经迈出。
被收购方安徽拓盛也不是无名之辈。这家公司成立于2013年,专注汽车橡胶基减震与密封件,比如衬套、顶支撑这些关键部件,客户名单里赫然有比亚迪、吉利、理想等主流车企。财务数据也挺亮眼:2023年净利4171万元,2024年涨到5902万元,今年前九个月又赚了4671万元,增长势头稳定。技术上也有积累,有自己的配方数据库和实验室,具备同步开发能力。
而凯众股份本身主打聚氨酯类减震产品,主要用在底盘系统。两家一结合,一个做橡胶基,一个做聚氨酯基,产品线正好互补。说白了,这就是一次典型的产业链横向整合——不是跨界玩概念,而是实打实地补强技术短板、拓展供应能力。未来有望为整车厂提供更完整的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解决方案,单车价值量自然水涨船高。
我看了下细节,这次发行股份的价格定在11.44元/股,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80%,还设置了价格调整机制,算是给市场留了一定弹性空间。配套融资也不超过标的资产交易价的100%,且不影响主交易的实施,整体设计比较稳妥。
更重要的是,交易完成后,杨建刚和侯振坤仍为实际控制人,控制权稳定,避免了因并购导致的治理动荡风险。不过我也注意到,目前只是预案阶段,最终估值、业绩承诺、整合效果都还有不确定性。尤其是两家企业的管理文化是否能顺利融合,生产线和客户资源能否真正协同,这些都不是签个协议就能解决的。
但总体来看,这是一次方向正确的并购尝试。在当前汽车行业竞争加剧、供应链本地化趋势加强的背景下,像凯众股份这样通过并购提升综合配套能力的做法,值得肯定。复牌之后怎么走,短期或许受情绪驱动,但我更关心的是接下来的审计进展和正式方案披露。如果一切顺利,这次收购真有可能成为公司业绩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