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众股份要“放大招”了。就在刚刚,公司宣布正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安徽拓盛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的控制权,并配套募资。消息一出,资本市场迅速反应——公司股票及可转债将于11月24日起停牌,预计不超过5个交易日。这不仅是一次普通的资产整合,背后还藏着一层令人玩味的关系链。
根据公告,凯众股份拟通过发行股份和现金支付,拿下安徽拓盛60%的股权,交易价格将以专业评估机构的估值为基础协商确定。目前双方已签署《收购意向协议》,但尚属初步框架,正式协议还未落地,后续仍需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以及监管批准,存在不确定性。安徽拓盛成立于2013年,主营与汽车NVH(噪声、振动与粗糙度)性能相关的橡胶基减震与密封元件,技术方向与凯众股份现有业务高度协同。而凯众本身专注于汽车底盘减震件和轻量化踏板系统,客户涵盖大众、福特、保时捷等主流车企,此次并购若成功,无疑将强化其在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的布局。
看到这里,你可能觉得这只是又一起产业整合案例。但让我真正提起兴趣的是:安徽拓盛的实际控制人朱成,竟与凯众股份前一致行动人黄月姣是母子关系。黄月姣至今仍是凯众股份第八大股东,持股2.31%。这意味着,这场并购不仅是商业行为,更像是一场“家族系”资源的重新整合。虽然一致行动关系已在2020年解除,但这种关联背景难免引发市场对交易公允性与利益安排的关注。
从战略角度看,我其实是看好这次动作的。凯众股份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43%,但净利润却下滑5.12%,扣非净利更是降了17.62%,说明主业增长面临压力。此时选择外延式扩张,正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一步。安徽拓盛在NVH细分领域有扎实积累,补足了凯众在密封与减震材料上的协同短板,尤其在新能源车对驾乘舒适性要求更高的趋势下,这类技术整合显得尤为必要。
而且别忘了,凯众已经在墨西哥、美国、德国等地设有子公司,全球化布局初具规模。如果能把安徽拓盛的技术能力纳入体系,未来有望形成更强的海外配套能力。这步棋,走得不算激进,但很精准。
当然,我也保持一份谨慎。毕竟现在只是意向协议,最终方案如何设计、估值是否合理、后续整合能否顺畅,都是未知数。特别是涉及关联方背景,监管审核可能会更严格。投资者也不该盲目乐观,复牌后的信息披露才是重头戏。
总的来说,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收购,而是一次瞄准技术纵深与产业协同的战略落子。我对凯众这步棋投出“观察票”——短期看风险,长期看潜力。接下来,就看他们怎么把这张牌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