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禾味业三季报出炉,营收、净利再次双降——这本该是个令人担忧的消息,但细看数据与动作,却能嗅到一丝反转的信号。
今年第三季度,千禾味业实现营收约6.69亿元,同比下降4.3%;归母净利润8634万元,同比下降14.6%。前三季度整体来看,营收19.87亿元,下降13.17%;净利润2.60亿元,降幅达26.13%。酱油和食醋两大主力产品收入均下滑,线上渠道更是惨淡,同比下滑超三成。从表面看,这家曾以“零添加”打出名堂的企业仍在泥潭中挣扎。
但如果你只盯着这些数字,可能会错过真正重要的信息。事实上,三季度的下滑幅度已明显收窄。对比二季度营收下降近30%、净利润暴跌86%的至暗时刻,Q3的表现堪称“边际改善”。更值得注意的是,线下渠道收入在三季度实现正增长,经销商数量环比增加49家,覆盖区域逐步恢复,说明渠道信心正在重建。
这一切的背后,是千禾味业在危机中的快速反应。年初因“镉元素”争议和“千禾0”标识被指误导消费者,公司陷入舆论风暴,股价连跌,市值蒸发超10亿。而国家即将禁止使用“零添加”宣传的新规(2027年实施),更是直接动摇了其品牌根基。
但我认为,千禾这次应对得并不差。他们没有回避问题,而是选择正面破局:截至9月底,“0系列”酱油已完成包装升级,成为业内首家将配料表置于瓶身正面的企业,红底白字清晰标注“仅含非转基因黄豆、小麦、水、盐”,把透明度拉满。更重要的是,在10月31日,他们拿下了中国调味品行业首个“清洁标签0级认证”——这个源自欧盟标准的权威背书,意味着其生产全链条无人为添加风险,某种程度上反而将监管压力转化为了技术壁垒。
我始终相信,真正的品牌护城河不是口号,而是可验证的标准。当别人不能再喊“零添加”时,千禾用一个国家级认证和全新的产品表达方式,重新定义了“干净配料”的门槛。董事长伍超群说“配料干净一定是趋势”,这话听着像公关辞令,但从他们的动作看,是认真的。
当然,挑战依旧严峻。海天三季度营收增长,中炬高新同样承压,行业已进入存量厮杀阶段。但换个角度看,正是这种洗牌时刻,才让差异化战略的价值凸显。千禾聚焦酱油、醋、料酒、蚝油四大品类,暂不盲目扩张,反而显得克制而清醒。
短期业绩承压不可否认,但从Q3的修复势头、渠道回暖和认证突破来看,最坏的时候或许已经过去。资本市场也给出了回应——近期股价回升,券商维持“增持”评级。
这场风波没击垮千禾,反而逼它跑出了行业第一张真正的“健康通行证”。未来能不能赢?我不敢断言。但至少现在,它走在了对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