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有色网及产业调研数据,EC 价格呈现 “阶梯式暴涨”——11 月 22 日三方均价 4470 元 / 吨,25 日单日跳涨 42% 至 6350 元 / 吨,27 日进一步升至 7600 元 / 吨,3 天累计涨幅达 70%,与市场传闻完全一致。价格差异源于统计口径:5650 元为出厂价,7600 元为三方市场价(含贸易商溢价),反映真实供需紧张。
涨价信号确认:胜华新材、海科新源等龙头企业已对 12 月订单提价,部分中小厂商因库存告急暂停接单,款到发货成为行业常态。
2、暴涨底层原因:供需矛盾全面激化
3、涨价持续性:缺口贯穿 2026 年,高价周期或达 12-18 个月
短期(2024Q4-2025Q2):价格加速上涨(预计2025Q1达1.2-1.5万元/吨),因:
2025年春节前补库高峰 + 电解液订单密集交付(天赐月供货2万吨+)2025 年全球 EC 需求约 75 万吨,供给仅 68 万吨,缺口 9%;
新产能投产需1.5年(海科新源扩产项目2026年中才达产)
中期(2025H2-2026):缺口持续扩大,价格维持高位震荡:
2026年EC需求将达90万吨(电解液55万吨 + 添加剂30万吨),产能仅85万吨 → 缺口10万吨
新建产能无法及时填补(如胜华新材20万吨扩产2026年底投产)
长期(2027+):若固态电池渗透率超预期,EC需求或被替代,但2026年前上涨趋势确定。
价格天花板:参考 2022 年新能源景气周期,EC 价格曾触及 2.8 万元 / 吨,当前距历史高点仍有 268% 上涨空间。
二、EC 溶剂核心价值与市场规模
1、 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电解液核心组分:EC 凭借高介电常数(=89)和良好离子导电性,作为 “基础溶剂” 占电解液配方的 10%-15%,与 DMC、EMC 复配后决定电池充放电效率(提升 15% 以上)和低温性能(-20℃容量保持率提升 20%)。
添加剂原料基石:EC 是合成 VC(碳酸亚乙烯酯)、FEC(氟代碳酸乙烯酯)的唯一原料,而 VC/FEC 是提升电池循环寿命(超 3000 次)的关键添加剂,占电解液成本 15%-20%。
2、 市场规模与成本结构
量价规模测算:
成本与利润:当前 EC 生产成本约 4000-5000 元 / 吨(环氧乙烷占比 60%),按 7600 元 / 吨现价计算,单吨净利达 2600-3600 元,毛利率超 40%;若涨至 1.5 万元 / 吨,单吨净利将突破 1 万元。
关键结论:EC在电解液中直接成本占比6-9%,但通过添加剂间接影响更大;当前价格(7,600元/吨)远超成本线,行业全面扭亏为盈。
三、全球市场格局与供需展望
1、全球产能分布:
2、供需节奏与金额测算:
新建产能填补难度:
扩产瓶颈:EC属危化品,审批严格+建设周期1.5年(如海科新源6万吨项目2024年立项,2026年投产)。
缺口测算:2026年10万吨缺口需新增产能15万吨(考虑开工率),但当前仅海科(+6万吨)、胜华(+10万吨) 明确扩产计划,2026年难完全覆盖。
四、中国头部企业产能与成本对比
关键结论:海科、胜华主导市场(合计占64%产能),成本优势显著(吨成本低于行业均值500元);石大胜华扩产停滞可能掉队。
五、终极结论:电解液行业已从“地板价”迈入合理利润周期,但成本结构剧变下,“得原料者得天下” 。当前EC溶剂暴涨是供需硬缺口驱动的长期趋势起点,那最直接受益标会是谁?谁就是最优先布局EC产能龙头。
而这个就是为什么机构持续接力加仓2.8亿的原因!
石大胜华是两市中溶剂产能最大的上市公司,世界范围内产能占比高达40%。
也就是说石大胜华是溶剂价格上涨的最大受益者。
自己继续维持石大胜华目标价150元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