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光信息(688041.SH)与中科曙光(603019.SH)昨日晚间双双披露重大资产重组公告,引起市场高度关注。在今日下午举行的中科曙光2025年一季度业绩会上,为何选择此时合并、可换多少股、现有投资人权益如何保护、合并后哪方人员担任董事长、公司战略方向如何等细节问题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中科曙光总裁历军向财联社记者表示,中科曙光在高端计算、存储、云计算等领域具有深厚积累,海光信息专注于国产架构CPU、DCU等核心芯片设计。吸收合并有利于实现国内AI产业优势企业资源的深度融合,能够聚集产业中核心优势力量共同投入到AI全栈解决方案研发,化零为整地拓展AI全栈能力,这也将是我国AI算力产业“补短板、锻长板”的有益尝试。
5月25日晚间的公告显示,双方正在筹划由海光信息通过向中科曙光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这是在5月16日《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正式修订发布后,首单上市公司之间的吸收合并交易。
历军表示,当前我国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局面,考虑到目前资本市场相关政策和发展需要,双方通过换股实现整体吸收合并。此次重组,是双方顺应全球产业趋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双方协同发展、降本增效,巩固和扩大两家公司在国产算力产业的积淀。
从业绩会上投资者的反应来看,市场目前较为关心为何此时合并、可换多少股等诸多交易细节问题。一位投资者提问,“海光和中科曙光董事长离职,此时出现合并的消息,请问哪方的人员担任(未来的董事长)?”针对诸多交易细节的提问,公司方面仅表示“本次重组尚在筹划中,请持续关注相关进展公告。”
今年1月24日,中科曙光披露,董事长李国杰因个人年龄原因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等一切职务;4月30日,海光信息亦披露,董事长孟宪棠因个人年龄原因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等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此后,双方均未披露有关新董事长上任的消息。
另有投资者问及此次合并重组将如何保护现有投资人权益,公司方面表示,如推进顺利将大大降低目前双方资源重复配置、跨主体关联交易等企业管理成本,实现降本增效,增厚股东回报。
据悉,中科曙光实控人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与海光信息同属中科院计算所“曙光系”,海光信息为中科曙光参股公司。天眼查显示,目前中科曙光对海光信息持股比例为27.96%。
财联社记者获悉,吸收合并完成后,双方将优化从芯片到软件、系统的产业布局,共同投入高端芯片及解决方案研发,在研发、供应链、市场销售资源等方面叠加发力,进一步推动国产芯片在政务、金融、通信、能源等关键行业的规模化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DeepSeek的持续火爆推动了国产算力需求增长。财联社记者近日从调研机构IDC方面了解到,受益于DeepSeek的出现,算力需求结构出现变化,预计今年上半年国产算力占比超过四成,并将在未来很短时间内超过50%,成为主流。
不过公司董秘翁启南也在业绩会上提到,美国的制裁确实为经营带来一定外部挑战,公司会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在国产化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丰富产品类型,加大高附加值的服务收入比例。
值得一提的是,两家公司A股股票于今日起开始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受上述交易消息影响,今日中科院系股票全线走强,中国科传(601858.SH)、中科信息(300678.SZ)涨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