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信银行表示,对手机闪付的非免密单笔交易限额进行调整,单卡单笔交易限额由2万元人民币调整为5万元人民币。《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从去年下半年起,多家银行已陆续提高快捷支付限额。
记者采访了解到,银行提高快捷支付限额上调,主要目的是配合国家促消费政策、提升产品竞争力。从另一个角度看,此前银行限制支付额度主要从风控角度出发,近年来基于数字技术快速推进,银行的风控能力也相应提升,故而支付限额也在不断提升。
调高支付限额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手机闪付单笔交易限额调整公告,表示为提升支付体验,自2025年6月21日起,对手机闪付(包括Apple Pay、Huawei Pay、Samsung Pay、Mi Pay、HCE及可穿戴设备等)的非免密单笔交易限额进行调整,单卡单笔交易限额由2万元人民币调整为5万元人民币。单卡日累计交易限额为5万元人民币。
中信银行方面告诉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把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需求作为今年经济工作之首。中信银行信用卡持续深耕民生消费场景,基于不同场景生态推出差异化产品和服务,提升用户体验。近日,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积极响应号召,发布提升手机闪付单笔交易限额的公告,满足客户大额消费、多元消费需求,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更加便捷的支付体验。”
记者注意到,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已经有多家银行官宣调升快捷支付限额,最高甚至可达20万元。
例如去年11月交通银行公告称,将该行借记卡在支付宝消费场景的快捷支付限额提升至人民币单笔20万元、日累计20万元、月累计600万元(当前为单笔5万元、日累计10万元、月累计60万元);支付宝转账、理财、还款等其他场景继续维持现行限额标准,即人民币单笔5万元、日累计10万元、月累计60万元。
某股份行人士告诉记者,银行提高支付限额,主要为满足用户大额消费、投资理财等需求,减少频繁分拆支付的麻烦。传统低限额虽安全,但影响用户体验;通过分层风控,在风险可控范围内提高限额。支付限额灵活性成为用户选择银行的重要指标,提升限额可吸引高活跃度客户。另外,部分互联网银行默认单日限额很高,倒逼传统银行跟进。
苏商银行研究员杜娟告诉记者,银行集中提高支付限额,一是配合国家促消费政策,诸如以旧换新、消费补贴等各类优惠政策,带动用户购买汽车、家电、3C等大额支付。二是满足日益多样化的用户支付需求。居民生活水平提升,除基本的衣食住行外,对于出游、娱乐、兴趣爱好等多元领域的大额支付需求也增多,尤其是年轻人,需要银行做适配性转变。三是提升产品竞争力。银行业竞争加剧,提升借记卡、信用卡支付限额,提升支付便捷度,也是提高自身产品吸引力的考量。四是银行限制支付额度,主要从风控角度出发,控制信用卡套现、盗刷、洗钱等不法行为,基于数字技术快速推进,银行的风控能力也相应提升,可以更有效管控风险也是银行能提高支付限额的基础。
银行加大促消费力度
近日,邮储银行制定并印发《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助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该方案围绕增加金融服务供给、加强消费需求支撑、加大行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丰富多样化金融服务、优化改进消费金融业务管理、加强风险管理6个方面提出20项具体措施,并同步发布14项提振消费重点项目,以更大力度推进扩内需促消费。
邮储银行积极打造“简单、方便、快捷、高效”的消费金融产品,强化数字赋能,加大消费信贷投放力度,完善消费金融产品要素,优化贷款额度、期限、利率政策,完善个人消费贷款用途管理,增强居民“敢贷愿贷”信心。
交通银行近日研究推出《交通银行支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该方案整合推出强化消费供需两端提升支持、拓宽客户财产性收入、开展多层次促消费营销、提升“一老一新”客群消费能力、改善提升消费环境、加强消费支持保障6大行动、19个方面、35项具体措施,进一步加大金融对提振消费支持力度,提升客户消费能力和意愿。
围绕强化消费供需两端提升支持,交通银行提出将针对住房、汽车、文旅、银发、商圈、互联网6大消费场景,丰富场景消费贷供给,促进激发消费需求;加大对消费重点领域经营主体、大型批发零售企业等的金融服务力度,促进增加消费供给。
杜娟告诉记者,除提升支付限额外,为助力消费,银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推出各类消费优惠举措,如消费满减、消费抽奖等;二是基于银行线上线下渠道,为消费导流,如银行通过官方直播间、自营线上商城等为农户宣传带货、在线下网点引入小微企业商品、通过自营线上商城等;三是与场景平台合作,如合作商圈、电商平台等,联合开展促消费活动,吸引用户关注;四是与政府合作,在发放消费券等方面提供助力;五是为消费者购物、为商户进货经营等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并不断创新信贷产品、优化流程体验,通过免息期等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六是推出重点领域消费支持方案,如在养老、医疗等领域;七是通过理财产品等助力用户财富提升,进而助力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