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金融圈,今夜无眠。
2025年11月19日晚,中金公司、信达证券、东兴证券同步发布停牌公告,宣布中金公司拟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后两者。一场史无前例的“三合一”券商重组大戏正式拉开帷幕。合并完成后,新中金公司的总资产将突破1.01万亿元,直接跨入“万亿级券商”行列,行业排名从第六跃升至第四,一举逼近华泰证券,成为“汇金系”旗下资产规模最大的证券公司。
这不仅是近年来继国泰君安合并海通证券后的又一重磅整合,更是中国券商史上首次出现一家头部券商同时合并两家上市券商的案例。更耐人寻味的是,早在14个月前,中金还以尽调顾问的身份,坐在AMC(资产管理公司)会议室里翻阅这两家券商的财务底稿——如今,它却成了最终的接盘者。
中央汇金作为“国家队家长”,手握中金、银河、申万宏源、中信建投、光大证券、信达、东兴等多家券商股权,早已被业内称为“券商牌照收藏家”。如今开始整合旗下资源,逻辑清晰:相似的“玩具”不必留太多,集中优势兵力打造国际一流投行才是当务之急。
选择信达和东兴,阻力最小。二者均属AMC系券商,实控人已于2025年初由财政部划转至中央汇金,整合路径畅通。且相较于银河与中金之间的“强强对峙”,信达和东兴在体量上差距明显,属于典型的“大吃小”,协同落地难度更低。
而从业务角度看,这次合并并非简单拼凑。中金强在投行、机构服务与跨境能力;信达在并购重组和大资管领域有积累;东兴则在福建、辽宁等地拥有扎实的区域网点。三者融合,既能补足中金的区域短板,也能借助其品牌与资本实力激活另两家的业务潜力。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想说:这步棋,看似退而求其次,实则是现实中的最优解。市场曾幻想中金与银河“强强联合”,但谁也不服谁的整合注定难产。相比之下,先拿下两个“踏实过日子”的伙伴,迅速做大规模、夯实资产负债表,反而更符合当前监管层“五年内打造10家优质头部机构,2035年前建成2-3家国际一流投行”的战略节奏。
要知道,中国43家上市券商总资产加起来才约等于一个高盛,中信证券在全球投行综合实力排名中也仅处于第10–15位。面对高盛、摩根士丹利这样的“航空母舰”,我们的一众“小舢板”必须尽快拼成战舰。
中金这一合并,正是中国证券业迈向成年的重要一步。它不只是三家公司的故事,而是整个行业供给侧改革加速的信号灯。未来,“强吞弱”“大并小”将成为常态,中小券商要么被整合,要么主动抱团取暖。
当整合浪潮真正席卷而来,比规模更重要的,是能否真正实现文化融合与业务协同。毕竟,四年前中金整合中投证券就耗时四年多。这一次涉及三方,挑战只增不减。
但我依然看好这个方向——梦想或许迟到,但从不会缺席。三十多年前,中国证券教父管金生喊出“进入全球十大券商”的豪言,今天,我们终于看到了一丝照进现实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