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拟换股吸收合并信达证券、东兴证券——这则消息在11月19日晚间如同一颗深水炸弹,瞬间引爆金融圈。三份几乎同步发布的停牌公告,宣告了中国证券行业史上首次“三合一”合并案正式落地。若交易完成,一家总资产超万亿元的新巨头将诞生,直接跻身行业前四,改写券商格局。
这场整合并非无迹可寻。早在2025年初,财政部便将中国信达、东方资产等股权划归中央汇金,为后续券商牌照整合埋下伏笔。而中金公司此前曾作为尽调顾问深度参与对这两家公司的评估,从“查账人”变为“接盘方”,角色转换耐人寻味。此次合并的三家券商均属“汇金系”,实控人统一,阻力最小,堪称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下的最优解。
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中金公司总资产约7649亿元,信达证券1283亿元,东兴证券1164亿元,合并后总规模突破万亿。营收方面,三家公司前三季度合计达273.9亿元,净利润95.2亿元,在业内可排至第三。更重要的是业务互补性:中金强在投行与跨境服务,信达在并购重组和债券承销有积累,东兴则在资管及福建、辽宁区域拥有网点优势。整合后,不仅资产负债表大幅增厚,客户覆盖与业务协同空间也显著打开。
说实话,看到这个消息,我第一反应是:这才是真正的“国家队出手”。过去几年,券商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内卷加剧,140多家机构加起来还打不过一个高盛,就像文章里说的,“一群小舢板难敌航空母舰”。监管层提出“五年打造10家一流机构、2035年建成2-3家国际级投行”的目标,显然不能再靠单打独斗实现。国君合并海通是一步,中金这次“三合一”则是更进一步——它不再是两家对等合并,而是明确由头部机构主导的系统性整合。
我对这笔交易最看重的一点,是背后的逻辑转变。以前并购多是为了规模扩张,现在则是围绕国家战略和产业链安全展开。中金作为央企背景的投行标杆,承接信达、东兴这两个AMC旗下券商,本质上是让“最会经营的孩子管理家产”。四大AMC近年主业承压,剥离非核心金融资产已成趋势,而这批牌照交给中金,既能提升资源效率,又能强化其综合服务能力。
当然,挑战也不小。当年中金整合中投证券用了四年多,如今要融合三家文化、系统、团队差异更大的公司,难度只增不减。短期市场反应也偏谨慎,公告后券商板块并未持续上涨,反而出现回调,说明资金更关注长期协同能否兑现。
但从中长期看,我依然看好这一轮供给侧改革。当“强链补链”成为主旋律,类似并购只会越来越多。未来谁能在资本实力、业务协同和治理能力上胜出,谁就有可能真正驶向“投行强国梦”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