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GPU龙头燧原科技,刚刚重启了IPO进程。
根据中国证监会官网最新披露的辅导备案信息,上海燧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于近期正式启动上市辅导,辅导机构由原先的中金公司更换为中信证券。这一动作被业内视为公司继续推进科创板上市的关键一步。值得注意的是,燧原科技早在2024年8月就已开启上市辅导,并在2025年9月完成了第五期辅导工作,如今更换券商并重新备案,意味着其资本路径正在根据当前市场环境进行策略性调整。
实控人浮出水面,股权结构清晰化
从备案材料来看,赵立东(ZHAO LIDONG)与张亚林为公司的共同实际控制人,二人通过直接持股以及控制“燧原汇智”“燧原崇英”两家合伙企业,合计掌握公司28.14%的表决权,并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尽管持股比例未过半,但凭借治理结构的设计和创始团队的影响力,两人对公司拥有实质控制力。公司明确披露“无控股股东”,这种架构在科技型企业中较为常见,也反映出燧原科技更倾向于保持管理独立性和战略灵活性。
技术落地扎实,产品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我一直在关注国内AI芯片的发展,而燧原科技是少数真正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企业之一。其2024年下半年量产的“燧原S60”推理卡,订单已突破10万片,广泛应用于大模型推理、搜索推荐、广告系统等场景,在国产AI加速卡阵营中已稳居第一梯队。今年7月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的“燧原L600”,更是支持FP8原生计算,直击大模型训练的成本与效率痛点,显示出其技术迭代的持续性。
更让我看重的是,它的客户生态已经打开——不仅在多个城市部署智算中心,还推出了适配国产CPU平台的DeepSeek一体机,降低了企业使用门槛。这意味着它不只是卖硬件,而是向提供全栈解决方案迈进。
资本背景雄厚,战略节奏稳健
背后股东阵容堪称豪华:腾讯、国家大基金、红点中国、美图、国方资本等均有布局,说明无论是产业方还是国资,都对其长期价值有共识。这次更换辅导机构,官方解释是“基于资本市场环境变化及公司战略发展需要”,我认为这并非临时起意,而可能是为了匹配更契合当前注册制环境下审核节奏与沟通效率的券商资源。
说实话,在当前一级市场融资趋紧的背景下,燧原科技能坚持推进IPO,本身就释放了一个积极信号:它的财务模型和业务增长已经具备接受公众市场检验的基础。如果顺利登陆科创板,有望成为继寒武纪之后又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国产AI算力硬科技上市公司。
我对它的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不是因为概念有多热,而是因为它用产品说话,一步步把国产GPU从“能用”推向“好用”。这条路很难,但燧原科技至少走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