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中金公司完成了一项关键人事调整,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王曙光在履新总裁仅两个月后,经董事会全票通过当选为副董事长。这位在投行领域深耕近30年的70后高管,同时被任命为香港联交所授权代表,与联席公司秘书周佳兴共同负责公司与香港联交所的沟通事务,而董事长陈亮不再担任该职务。
这一人事安排引发市场关注。从公开信息看,王曙光的职业生涯堪称中金自主培养人才的典范。自1998年以清华大学硕士身份加入中金投行部以来,他经历了完整的四阶段成长路径:从基础岗位起步,到2010年晋升董事总经理,2022年出任投行部负责人,再到今年8月担任总裁,如今晋升副董事长。这种渐进式晋升轨迹,体现了中金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分析其业务履历可以发现,王曙光在A股IPO领域主导了多个板块的标志性项目,从科创板的合合信息、联影医疗,到创业板的卓胜微、昆仑万维,再到主板的中国移动、中国海油。在再融资和并购领域,他牵头完成了宁德时代定增、中国宝武重组中钢集团等案例。境外业务方面,他还服务过阿里巴巴、拼多多等中概股境外上市。这些项目经历构筑了其全面的投行实战能力。
值得玩味的是,此次人事调整恰逢资本市场改革深化之际。就在10月28日,科创板科创成长层迎来首批新注册企业上市,王曙光曾对此系统阐述其理解,指出这标志着科创板1+6改革实质性落地,是资本市场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制度供给。他从三个维度阐释改革意义:提升对科技创新企业的精准支持效能、增强创新资本形成与循环能力、通过U特殊标识等机制强化投资者保护。
从公开信息看,投行资深人士分析认为,此次任命将加强中金投行业务与其他业务的协同发展,提升其整体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在十五五时期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背景下,投资银行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中金作为国有金融机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助力硬科技企业发展。
观察近期市场表现,中金公司连续4日融资净买入累计1.64亿元,显示资金面对公司前景保持关注。同时,多家基金三季度报告显示,中金公司出现在博道久航混合、华安国企改革主题灵活配置混合等产品的重仓股名单中,机构配置意愿依然存在。
这次高管调整的深层逻辑,或许与中金公司在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战略任务密切相关。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科创成长层等创新制度陆续推出,具备丰富投行经验和战略视野的高管进入核心决策层,将有助于公司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强化投行业务优势,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自身发展。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