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16 17:18:00 股吧网页版
头部券商中东抢业务!中金成立迪拜分公司,八大变化看中资券商国际化布局
来源:财联社


K图 601995_0

  迈向一流投行离不开国际化布局,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提升。据中金公司5月15日披露,公司位于阿联酋迪拜国际金融中心(DIFC)的分公司正式开业。该分公司隶属于中金香港,持有迪拜金融服务管理局(DFSA)颁发的第四类牌照并受其监管。

  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这也是中国证券业为数不多在阿联酋的布局。

  该分公司的定位也很鲜明,据中金公司介绍,迪拜国际金融中心分公司将致力于成为连接中国与海湾地区的双向投资银行枢纽和战略性桥梁,将协助阿联酋及海湾地区机构在华拓展业务布局,服务两地企业开展双向投资,与当地主权基金、金融机构、重点企业等各类合作伙伴开展全方位合作,协助其积极参与中国资本市场项目,助力中国与海湾地区业务合作。

image

  中金公司官微发布了迪拜国际金融中心分公司成立的信息。

  中金公司落子迪拜无不表露,我国证券行业国际化步伐显著加速。在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共振下,国际业务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新“国九条”明确提出“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并将国际化列为建设一流投行的核心指标,这个催化动因很突出。国际化业务快速增长的背后,更是中资券商的长期布局与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双向奔赴”。

  中金公司董事长陈亮表示,公司将充分发挥境内外联动优势,既当好区域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专业向导,为区域客户提供定制化金融解决方案,又做好中资机构走向海湾地区的金融桥梁,助力中国企业把握海外发展机遇,持续促进中国与全球主要市场的经贸合作与资本融通,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金融动能。

  看点一:中资券商国际化布局八大变化

  结合财联社记者近年来的跟踪采访以及2024年最新财报披露的信息,目前中资券商国际化布局的特征至少有以下八个变化:

  一是在国内市场相对饱和、业务增利放缓的趋势下,券商加大国际化投入,将视野放得更宽。从愿景来看,券商也希望通过构建全球网络,逐步缩小与国际投行的差距。

  2024年,中信证券向中信国际增资65亿元,广发证券两次增资香港子公司至103亿港元,头部券商境外子公司资本实力显著提升。在海外已有布局的券商通过获取牌照、增资扩股、人才储备的方法加速全球化布局。

  头部券商、中小券商国际化思考已有差别。

  头部券商方面,中金公司聚焦跨境并购与高端投行,华泰证券以科技驱动全业务链,全球交易平台覆盖多市场,衍生品收入占比行业最高。中信证券通过综合化布局,投行业务与财富管理并重;中型券商如国联民生通过跨境理财通拓展大湾区客户,境外收入同比增长126.4%;东方证券发力东南亚机构业务,境外收入增速达221.5%。券商分化的底层逻辑,是因为国际业务面对着更加不熟悉和不确定的海外市场,中资券商在海外需要更强大的母公司支持和资本实力,头部券商天然具有优势,头部券商品牌也能获得更多客户认可。

  二是中资券商国际化呈现“区域集中、多点突破”特征。

  可以看到,中金公司率先在阿联酋迪拜落子,券商在中东地区的布局开始深化,也不止于此,东南亚成为更多券商的战略重心,欧洲市场也在加速布局。比如东南亚方面,银河证券通过并购联昌国际,业务覆盖东南亚五国,市场份额稳居新加坡、马来西亚前三,这是2024年证券业国际化布局比较突出的事件。华泰证券也以新加坡为支点,打造“投行+财富+机构交易”生态。

  三是国际化业务内涵更加丰富。从传统经纪向全链条服务延伸,头部券商在投行、衍生品、跨境并购等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

  投行业务主要以跨境融资与并购为主导,这体现在中金公司连续十年跨境并购榜首,中信证券国际承销中资离岸债市场份额4.23%,覆盖16个海外市场;衍生品与交易业务风头正盛,尤其是在科技驱动与全球化服务视域下,不乏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国泰海通等有所突破。比如中信证券境外衍生品业务覆盖欧美主流市场,跨时区交易能力比肩国际投行,国泰海通(此时依然是国泰君安为主体)通过新加坡子公司落地首笔跨境场外衍生品;财富管理依然稳扎稳打,跨境理财与客户黏性提升。中金公司2024年新增跨境理财客户超170万户,“公募50”保有量增长139%,跨境理财通业务贡献收入占比达12%。

  四是香港依然是大多数券商国际业务的“第一站”,券商国际子公司基本落地在中国香港,但角色正从单纯的“业务通道”向“全球化资源整合中心”升级。

  业内人士称,中国香港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现有优势,更在于其作为“战略缓冲带+能力孵化器”的独特属性。对于中资券商而言,以香港为起点构建“境内需求驱动—香港能力验证—全球网络辐射”的递进式国际化路径,仍是当前风险收益比最优的选择。

  五是券商国际化业务收入开始分化。

  2024年报数据显示,头部券商表现尤为亮眼,华泰证券以143.4亿元收入及80.93%增速居首,中信证券、广发证券等依托全球化布局及东南亚新兴市场拓展,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关于营收部分的分化情况,内容请参阅财联社最新报道《证券业国际化布局最新成绩单:头部券商跨境收入高增长,境内外一体化协同成关键词》。

  六是在各券商国际化战略中,通过境内外一体化协同,推动业务多元化发展,已成为头部券商共识。

  华泰证券、国泰海通、中金公司、申万宏源均在2024年年报中提到,公司强化国际化及境内外一体化战略。

  七是未来趋势开始出现。

  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和跨境理财通2.0落地,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将成为竞争焦点,而欧美市场的业务模式将向高附加值的衍生品、跨境并购等领域升级。整体来看,随着更多券商加码国际业务,未来行业或将呈现“分层竞争”格局。未来仍是头部集中趋势,中小券商可以凭借特色化业务和优势,在小而精的方向进行发展。

  八是合规、风控意识。

  券商在国际化过程中对于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的重视是至关重要的。

  看点二:区域选择也是战略支点的选择

  券商出海网格正在逐步构建,这是中金公司迪拜国际金融中心分公司开业后,业内人士给出的一个直观感受。何为网格?是指中资券商通过在海外金融中心设立分支机构、拓展业务布局,形成的全球化服务体系,其表现在通过“枢纽+辐射”模式,在核心金融中心设立分支机构,同时向周边市场延伸,形成覆盖全球主要市场的业务体系,以实现跨境资源整合与业务增量拓展。目前来看,第一站基本是中国香港。

  财联社记者梳理了下,目前来看,券商在出海布局上的区域选择已有分化,比较鲜明的就是三大头部中资券商:

  中金公司以香港为核心枢纽,同时布局纽约、伦敦、新加坡等七大国际金融中心,形成覆盖全球主要市场的业务网络。其特色在于双向资本流动服务,一方面通过中国香港、新加坡等枢纽连接中资企业出海需求,另一方面通过纽约、伦敦等枢纽引入欧美长期资金,例如在海湾地区重点服务沙特、阿联酋的主权财富基金投资中国绿色能源项目。

  中信证券以香港为基地向东南亚、印度等新兴市场延伸。其在东南亚的布局尤为突出,例如在印度完成当地最大SaaS平台Unicommerce的IPO,在菲律宾能源行业IPO市场份额位居前三。同时,中信证券在日本、澳大利亚等成熟市场保持机构经纪业务优势,形成“新兴市场增量+成熟市场存量”的组合。

  华泰证券采取“科技赋能+区域突破”策略,以新加坡为支点打造“投行+财富管理+机构交易”生态体系,并通过收购越南本地券商牌照成为首家直接参与越南证券交易的中资机构。其国际化路径更注重数字化协同,例如通过“涨乐全球通”平台整合跨境理财通业务。

  东南亚市场成为中资券商国际化的核心战场,头部券商呈现“全面渗透”特征。银河证券通过收购马来西亚联昌证券,在东南亚十国建立业务网络;中金公司设立越南代表处,重点开发能源转型、基础设施投融资等业务机会,2024年东南亚投行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18%。

  其中,银河证券自提出“境内外一体化”战略后,公司已连续多年加码国际化。可以预期,2024年财报为银河证券的“国际化元年”的一个体现,也间接表露了头部券商在行业转型期的生存路径,包括通过战略聚焦、业务协同与全球化布局,在红海竞争中开拓新增量。

  银河证券董事长王晟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公司将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国际市场综合服务商。”这一战略定位在年报中得到充分体现,国际业务已成为中国银河证券的第三大业绩支柱。2024年,该板块营收21.73亿元,同比增长8.29%,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6.1%。

  中东、拉美地区等新兴市场潜力正在释放。招商证券设立中东代表处,探索主权基金合作;中金公司布局哈萨克斯坦、韩国等互联互通市场,支持全球股票交易;中信证券与阿布扎比主权基金合作发行首支人民币计价绿色债券,规模达5亿美元,开创中阿资本市场合作新模式。

  区域选择其实就是国际战略支点的选择,对于这一次在迪拜布局分公司,中金公司董事长陈亮表示:“迪拜国际金融中心分公司的设立是中金公司国际化战略布局的重要里程碑。作为海湾地区的门户枢纽,阿联酋将成为中金公司服务区域客户需求的战略支点。”

  看点二:中资券商出海优势在哪?如何作为?

  紧抓国际化发展机遇,中资券商正在通过差异化布局来提升“出海”过程中的自身竞争力,如何作为?综合来看,一方面,中资券商通过搭建平台和提供服务,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上寻找投资机会,这有助于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和成长;另一方面,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中资券商通过提供专业的研究和投行服务,增强了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促进了资本的双向流动。

  中金公司相关负责人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从企业“出海”的金融需求来看,首先是跨境融资,包括中资企业境外股本融资、境外债券发行、引入境外投资人等。中资券商应积极把握中资企业全球存托凭证发行、在境外证券交易所上市等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遇。

  其次是跨境财务顾问,包括跨境并购、战略合作等。中资券商要协助中资企业在海外布局过程中对接当地优质资源,为企业“出海”对接潜在战略合作伙伴。再者是人民币国际化相关需求,中资券商应进一步丰富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人与投资人服务,拓宽人民币资产配置途径,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据银河证券分享,公司希望抓住企业及投资者“出海”过程中跨境理财、跨境资管的机会,进而向大宗商品甚至衍生品等领域延伸。“这可能是更长远的目标,我们也希望能有所布局。”

  对于公司国际化发展战略,中信证券董事长张佑君也曾表示,2024年公司国际业务经营质效不断提升,中信证券国际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创历史最好水平。中信证券将加速完善全球重要金融市场的业务布局,全面提升跨境综合金融服务水平,在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进程中积极作为。

  看点三:国际业务到底是不是真的新业务增长点?

  不过也需要关注到一个问题:国际化是券商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破题方向吗?答案似乎并不一致。不少券商高管、非银研究员及国际业务条线人员分享过看法,核心争议在于:国际业务是否真正构成新增长极。

  有观点倾向,当前国际业务的战略定位更倾向于应对政策环境变化的被动调整,例如将传统投行资源向债券投行、跨境投行领域转移,以对冲境内业务下行压力,而非真正形成共识的新增长极。

  事实上,国际业务并非新兴赛道。早在十年前,海通国际等一批中小券商便已率先布局境外市场,然而多数机构最终陷入巨额亏损泥潭。这一现象背后,既有地产爆雷、美联储加息等外部环境冲击,更折射出中资券商境外展业的深层“水土不服”,包括部分机构的国际化路径脱离境内客户真实需求,单纯依赖境外市场化竞争,导致风险敞口失控。这种教训深刻表明,脱离本土资源禀赋的盲目国际化,反而可能成为经营负累。

  当前东南亚市场虽被视为相对共识的布局方向,众多券商正加大研究与资源投入,但其潜在风险同样不容忽视。该区域复杂的政治经济生态,包括政策稳定性、汇率波动、地缘冲突等因素,对中资机构的本地化运营能力构成严峻考验。例如,部分国家资本市场监管规则差异、跨境资本流动限制及文化商业习惯的隔阂,均可能影响业务落地效率与风险管控效果。

  有券商人士认为,国际化不应是战略跟风的“必答题”,而需回归业务本质聚焦境内外客户的真实跨境需求,构建具备比较优势的差异化竞争力。唯有以境内产业链优势为依托,将跨境投融资、财富管理等业务嵌入全球价值链条,才能真正实现国际化业务从“被动防御”向“主动增长”的转型。在此过程中,审慎评估区域市场风险、强化本地化运营能力,将成为中资券商破局境外市场的关键抓手。

  也有券商给出自己的破题思路。记者了解到,银河证券国际化并非简单复制国内模式,而是通过“境内赋能境外、境外反哺境内”的协同机制,构建差异化竞争力。比如以债券承销为例,境内团队在地方政府债领域的经验,为银河国际承接东南亚基建项目融资提供技术支撑;而境外团队在离岸债券发行中的客户资源,又反哺境内金融机构跨境融资需求。这种双向联动在2024年促成多笔“一带一路”沿线项目落地。

  看点四:深化国际业务布局,强化服务能力

  展望2025年,头部券商已明确新一轮国际化战略方向。一方面,将继续深化国际业务布局,中信证券打造全牌照境外业务体系,加强跨境及跨业务协同;华泰证券开启新一轮国际化,深化全球布局,拓展新空间;中金公司加大国际布局,新增市场覆盖;国泰海通深耕重点区域,加强“一带一路”布局;东方证券新加坡子公司开拓国际版图。

  同时,推进国际业务创新和协同,华泰证券各业务线依托平台提升协同效能,数字化赋能增长;中信建投推进内地与香港投行一体化,增强跨境业务协同;申万宏源把握互联互通机遇,打造大投行生态圈;东方证券推进境内外机构协同,融合数字化与国际化。

  各券商将着力提升各类业务服务水平。中信证券为客户提供丰富投融资渠道;华泰证券各子公司及业务线强化服务;中金公司提供一流全球资本市场服务;国泰海通提升交易、融资等能力;中信建投各业务板块优化服务、提升能力;中泰国际推进财富管理转型,加强投行业务。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