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汇率的利器出手了。”
“央行在港发央票,就是给空头一记重拳。”
“不过是例行操作,别过度解读。”
事件概述
中国人民银行将于2025年11月24日在香港招标发行450亿元两期离岸央票,包括300亿元3个月期和150亿元1年期,起息日为11月26日。这是2025年以来第六次发行,单次规模保持在300亿至600亿元区间,其中1月和9月均达600亿元,为历史单次最高水平。2025年累计发行量已达3000亿元,延续2024年高位发行趋势;香港央票余额从2022年末的800亿元增至2024年末的1400亿元。
离岸流动性调节与汇率预期管理
央行在港发行450亿元离岸央票有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离岸央票被视为稳汇率的“利器”,通过调节离岸人民币流动性来稳定市场预期。央行此前使用离岸央票后,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曾出现反弹,一周累计大涨800点左右。
离岸央票在汇率预期管理中扮演“稳定器”角色。近期离岸人民币有所走弱,此时发行可收紧离岸流动性,提高做空成本,抑制投机性交易,同时稳定汇率预期,防止形成单边贬值共识。此举属于稳定外汇市场的常规手段,旨在释放稳汇率政策信号,防范跨境资本异常流动,维护金融安全。
对金融市场与股市的间接支撑
央行在港发行450亿元离岸央票通过稳定汇率预期和增强市场信心间接利好股市。离岸央票发行抬高了离岸人民币拆息(HIBOR),抑制做空成本,减少资本外流压力,维持股市流动性平衡;政策信号释放后市场情绪修复,A股主要指数次日上涨,显示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高信用等级央票吸引国际资金配置人民币资产,间接为股市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离岸央票的发行对股市形成支撑作用。人民币汇率的走强有利于国际资本重新向中国内地市场回流,这对中国股市后市的走势前景构成利多。人民币持续升值对市场预期和情绪向好形成正反馈,从而对A股形成支撑。
巩固离岸人民币枢纽地位
此次发行有助于满足离岸市场对人民币优质资产的配置需求,并巩固香港作为全球最重要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离岸央票为离岸市场提供高信用等级的人民币金融产品,有利于不断完善香港人民币债券收益率曲线。央行增加供给既能满足境外机构投资需求,优化其流动性管理,也有力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历史与国际经验验证工具有效性
历史案例和国际经验验证离岸央票对金融市场的稳定作用。2022年香港绿色债券发行后资金流入扩大,显示高信用资产提振市场信心;日本通过短债操作压低汇率波动,类似工具可增强市场稳定性;2024年11月发行后离岸人民币汇率波动率下降,外资未因汇率波动大幅撤离A股。
相关题材及人气个股
这一事件凸显了离岸人民币市场的重要地位,相关金融机构特别是具备强大跨境服务能力的银行及获得大额授信支持的创新企业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中国银行(601988)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是中国持续经营时间最久、全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在6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机构。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商业银行业务、金融市场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多个领域。近期作为全球协调人,协助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美团等科技巨头在港发行“点心债”超470亿元,认购金额近1500亿元,展现其在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主导地位。董事长葛海蛟会见德意志联邦银行行长,就离岸人民币中心建设深入交流。股价表现强劲,2025年11月20日创历史新高,涨幅超4%,总市值突破2万亿元,11月21日再度上涨超2%,A股总市值超1.5万亿元,融资资金连续多日大幅买入。
百利天恒(688506)是专注于肿瘤治疗领域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已构建覆盖抗体偶联药物(ADC)、双特异性抗体、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平台。核心产品iza-bren是全球首个进入III期临床的EGFR/HER3双抗ADC。2025年11月19日公告与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获不低于80亿元等值人民币综合授信支持,用于推进全球生物医药战略布局。此前与百时美施贵宝(BMS)达成总价84亿美元的Co-Co合作,近期全球II/III期临床试验达成里程碑,触发首笔2.5亿美元付款条件,标志国产创新药迈向“共同开发、共享收益”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