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银行板块主力净流入21.61亿元,在申万一级行业中居首。在整体震荡的市场态势下,银行股逆势走强,推动中国银行、工商银行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市场资金是否又在寻找“避风港”?银行板块是否正迎来盈利稳定新周期?请看机构最新研判。
银行板块在市场震荡中脱颖而出。从资金面看,近期主力资金在银行板块呈现净流入态势。Choice数据显示,11月20日,银行股整体成交额高达425.1亿元,主力资金流入和流出规模分别为233.02亿元和211.41亿元,最终净流入21.61亿元,在申万一级行业中位居首位。这场多空双方的交锋,印证了高股息的银行股正被资金视为可靠的“避风港”。
在机构看来,银行板块的走强并非偶然,其背后是政策暖风、业绩改善与市场环境变化三大驱动力共振的结果:
第一,“前所未有的低利率环境”是带动增量资金流向红利板块最直接的驱动因素,银行板块性价比更优。当前银行指数股息率约4.3%,较十年期国债利率的溢价位,在过去十年中超70%分位,在红利板块中性价比更为突出。以险资为代表的中长期耐心资本密集增配银行已验证趋势。
第二,政策暖风频吹。央行表示要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强化货币政策执行和传导。首先,保持流动性充裕,科学看待金融总量指标。社融增速将随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自然下降,同时,社融结构变化,叠加近两年化债、化险以及经济结构演变,预计贷款增长也将合理降速。其次,落实好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金融“五篇大文章”等重点领域。银行稳健经营能力和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适配度有望提升。
第三,银行业绩改善,基本面积极因素累积。2025年第三季度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2%,增速较第二季度有所提升。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和城商行净利润分别增长4%和9%,显示出基本面的积极变化。在信贷结构优化与消费政策推动下,银行资产质量与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修复。
展望后市,多方研报认为,银行开启盈利稳定新周期,长线资金入市仍是进行时,因此看好银行板块:
首先,宏观环境友好,进退有据。若明年出现PPI转正、长端利率上行,将直接改善银行盈利环境,推动基本面修复;即便经济承压,银行板块凭借明确的风险底线与稳定的分红预期,仍可作为优质红利资产,在低利率时代中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其次,龙头搭台、中小行唱戏,双组合策略明确。“龙头银行(国有行+招行)搭台”是银行估值中枢抬升基础,相对滞涨、破净的国有大行明年或迎来一轮估值修复。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转债转股、基本面拐点已现,甚至是信贷投放高景气的优质中小银行,更易凸显出经济预期改善下的股价弹性。如股份行中的兴业银行、中信银行,优质城商行中的重庆银行、苏州银行、江苏银行。
再次,风险可控,红利重估与成长潜力并存。当前信贷增速延续放缓,社融增速亦高位回落,政策虽有托底但其对需求的修复或因时滞而尚未体现。上市银行零售风险虽抬升但影响相对可控,叠加丰厚的拨备覆盖和稳定的分红政策,共同构筑了银行“红利重估”逻辑的“稳健锚”。而银行在财富管理、投行等领域所具有的优势,形成了其估值差异化的“增长帆”。
最后,估值仍低,配置性价比突出。银行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较低区间,在“高切低”与均衡配置思路下,对中长期资金具备吸引力。以国有行为代表的高股息资产,相较无风险利率仍具明显性价比。建议关注中信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江苏银行、重庆银行、杭州银行、渝农商行等标的。
风险提示:降息幅度及节奏超预期,息差企稳不及预期;实体需求不振,经济修复节奏低于预期;部分房企风险扰动、长尾客群风险暴露超预期。以上观点均来自于中金公司、财信证券、申万宏源、西部证券、中国银河近期已公开的证券研究报告,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