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股价再创新高!11月19日早盘,这家国有大行涨超2%,一举突破历史高点,成为当日银行板块领涨标杆。这不仅是短期资金追捧的结果,更折市场对大型银行估值重塑的深层预期。
银行板块集体走强,中行领跑创新高
11月19日上午,银行股整体表现活跃,中国银行率先发力,截至10:14涨幅超过2%,盘中创下历史新高。同期,光大银行、江苏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也纷纷上涨,显示出市场对整个银行板块的信心回暖。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这一轮上涨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板块性行情的集中体现。在净息差承压、信贷需求偏弱的大环境下,国有大行的稳定性和低估值优势正被重新定价。
基本面支撑:政策红利与战略转型双轮驱动
中国银行此次股价突破,背后有多重因素叠加。一方面,近期多项政策释放积极信号——消费贷贴息政策初见成效,9月中国银行个人消费贷款投放达474亿元,环比大幅增长;另一方面,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推动银行加大制造业支持力度,中国银行已明确出台落实方案,强化科技金融与绿色金融布局。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其在离岸人民币市场的领先地位。11月中旬消息显示,中国银行作为全球协调人,助力阿里、腾讯等企业发行总额超470亿元的“点心债”,认购额接近1500亿元,凸显其跨境服务能力与国际投资者高度认可。同时,中行积极参与绿色金融创新,为海上风电项目提供碳减排专项贷款,利率低至3%,形成“政策+市场”双轮驱动模式。
国际化与数字化协同推进,长期价值显现
从战略维度看,中国银行的独特优势在于全球化网络与综合化平台。目前其境外资产占比达22.48%,覆盖64个国家和地区,并担任香港、澳门发钞行,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扮演关键角色。近期中行董事长葛海蛟会见德意志联邦银行行长,双方就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等议题深入交流,进一步强化了其在国际金融合作中的枢纽地位。
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也在加速。原行长李礼辉指出,未来五年我国将基本建成智能化数字金融生态圈,而中行已在智能理财、自主可控系统等方面持续投入。随着AI技术在对公业务、风控管理中的应用深化,运营效率提升可期,为长期盈利能力改善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