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2025年三季度财报呈现出一幅稳健中有微澜的图景。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912.04亿元,同比增长2.69%,归母净利润1776.60亿元,同比增长1.08%。这份成绩单背后,是净息差企稳在1.26%的支撑,以及非息收入同比增长16.20%的贡献。
细看收入结构,净利息收入3257.92亿元,同比下降3.04%,仍占总营收的66.33%。这表明传统息差业务虽承压,但非息收入正在成为重要补充。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55.91亿元,同比增长8.07%;投资净收益390.74亿元,增长7.62%。这种收入结构的微妙变化,反映出银行在利率下行环境中寻求新增长点的努力。
资产端规模扩张至36.40万亿元,同比增长10.38%。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03%,但占生息资产比重较年中下降0.4个百分点至62.61%。与此同时,金融投资同比增长19.62%,占比达25.95%。这种配置调整或许是对当前信贷需求的现实回应。
负债端计息负债余额32.73万亿元,存款占比78.46%,较年中下降1.3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向央行借款同比大幅增长86.67%,虽然基数较小,但这种负债结构的变化值得关注。
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1.24%,拨备覆盖率196.6%,与上半年基本持平。拨备计提规模较去年同期释放约53.22亿元利润空间,这对盈利改善起到了关键作用。
不过,就在财报发布同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中国银行开出9790万元罚单,涉及公司治理、贷款、同业、票据、资产质量、不良资产处置等业务管理不审慎问题。银行回应称已基本完成整改,但这种监管压力无疑会给后续业务开展带来更多合规成本。
从估值角度看,当前市净率0.68倍,市盈率7.63倍,反映出市场对银行股仍持谨慎态度。天风证券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5%、3.29%、4.10%,这种温和的增长预期与当前估值水平基本匹配。
在净息差普遍承压的行业背景下,中国银行净息差能够企稳实属不易。但考虑到监管处罚暴露出的内控问题,以及向央行借款大幅增长所暗示的负债压力,这家百年老店在稳健表象下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银行业转型之路漫长,如何在保持资产质量的同时找到新的增长动力,是所有银行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