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矿业祭出2106万股激励大招,考核指标悄然生变
海南矿业(601969)近日正式公布《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修订稿)》,引发市场关注。本次计划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总数达 2,106.75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03%,其中首次授予1,685.40万股,面向包括董事长刘明东在内的138名核心人员,涵盖董事、高管、中层及技术骨干。授予价格定为3.83元/股,股票来源为公司在二级市场回购的A股普通股。
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同步公告调整了原激励计划中的业绩考核指标。根据最新修订内容,原定2026年和2027年考核“氢氧化锂产量”的目标,已调整为考核“锂盐(氢氧化锂、碳酸锂)产量”。这一变化意味着,公司不再将激励与单一产品绑定,而是允许在两种主流锂盐产品之间灵活切换生产,以应对市场需求的结构性变化。
该调整背景清晰:近年来,磷酸铁锂电池需求快速增长,带动碳酸锂市场扩张,而高镍三元材料对氢氧化锂的需求增速放缓。为此,海南矿业正推进产线技改,实现氢氧化锂与碳酸锂的柔性转换。此次激励考核的同步修订,正是为了匹配这一战略转型,确保管理层目标与公司实际经营策略保持一致。
从“押注氢氧化锂”到“拥抱市场弹性”
看到这份修订稿,我第一反应是:这不只是一次简单的考核指标修改,而是企业治理层面一次务实的进化。过去,把激励与“氢氧化锂产量”挂钩,体现的是公司切入新能源赛道初期的战略聚焦;但现在改为“锂盐总量”,反映的是管理层对市场波动的敬畏和经营灵活性的追求。
试想,若仍死守氢氧化锂产量目标,在碳酸锂需求旺盛时却无法转产,岂不是白白错失利润机会?反过来,若氢氧化锂回暖,也能迅速响应。这种“可进可退”的机制设计,让激励真正服务于企业价值最大化,而非成为僵化的KPI束缚。
再看数据,公司近三年净利润相对平稳,2023年归母净利润6.25亿元,但毛利率呈下滑趋势。此时推出激励计划,尤其是覆盖近5%的员工总数,显然是希望激发组织活力。叠加主力资金近期净流入超4600万元、股价处于上升通道,说明市场对这一动作已有积极反馈。
我认为,海南矿业此举展现了传统资源型企业向新能源转型过程中的清醒认知——既要坚定投入,也要动态调整。只要后续技改落地顺利,这套“机制+产能”双轮驱动的模式,或许真能打开新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