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矿业刚刚更新了它的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最值得关注的不是发了多少股、给了谁,而是它对业绩考核指标做出的关键调整——把原来只看“氢氧化锂产量”的目标,改成了更灵活的“锂盐(氢氧化锂、碳酸锂)产量”。这一改动看似技术性,实则透露出公司在新能源赛道上的战略转向和现实应对。
根据公告,本次修订后,2026年和2027年的业绩考核中,原本要求必须达到一定量的氢氧化锂产量,现在调整为可以是氢氧化锂或碳酸锂的总产量。这意味着公司未来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在两种产品之间灵活切换生产节奏。背后的原因也很清晰:近年来锂电市场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磷酸铁锂电池需求上升,带动碳酸锂需求增长,而高镍三元材料所依赖的氢氧化锂面临需求放缓的压力。为此,海南矿业已启动技改项目,让产线具备从氢氧化锂扩展到碳酸锂的能力。
整个激励计划本身规模不小。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总数为2,106.75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03%,首次授予对象共138人,包括董事长刘明东、总裁滕磊等核心管理层,授予价格为3.83元/股。加上仍在实施中的2022年激励计划,公司目前有效期内的股权激励涉及股票总数约4,303.5万股,占总股本2.11%,仍在监管允许的10%上限以内。
看到这里,我倒是觉得海南矿业这步棋走得挺务实。过去几年不少资源类企业冲进新能源领域时,往往带着“押注单一技术路线”的激进思维,但现在市场用价格和订单给出了反馈——灵活性才是生存关键。海南矿业没有死守原定规划,而是通过调整激励目标来引导管理层适应变化,说明其决策机制有一定弹性。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激励仍保留了油气业务权益产量和净利润双重考核路径,意味着传统主业与新兴业务并重的逻辑没变。我不是说这个调整就能立刻提升股价,但从治理角度看,能及时根据产业现实修正激励导向的企业,长期来看更值得信任。尤其是在当前大宗商品波动加剧、新能源产能重构的大环境下,反应速度本身就是一种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