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跻身“万亿资产俱乐部”不足两月,重庆银行便因合规问题收到监管罚单。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重庆银行因贷款“三查”不尽职、投资业务不审慎等违规行为,被罚款220万元,同时,相关负责人刘晓娜被予以警告。

记者留意到,此次罚单并非重庆银行首次因信贷管理问题“栽跟头”。2024年11月3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涪陵监管分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重庆银行涪陵支行和康茂兴(时任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涪陵支行行长)存在以下违法违规事实:贷款“三查”不尽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二十一条、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涪陵监管分局对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涪陵支行处以罚款40万元、对康茂兴处以警告。
所谓贷款“三查”,是银行信贷业务的核心风控防线,涵盖贷前对借款人资质的真实性调查、贷中对借款用途的合规性审查、贷后对资金流向的持续性检查。有业内人士指出,此类违规行为往往伴随着信贷资金被挪用、不良贷款隐性增长等风险,“对城商行而言,信贷资产是核心盈利来源,‘三查’环节失守相当于直接打开了风险敞口。”
作为中国西部及长江经济带首家“A+H”上市城商行,重庆银行的规模扩张备受关注。官网信息显示,该行成立于1996年,2013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首家登陆港股的内地城商行;2021年又在上交所主板挂牌,完成“A+H”两地上市布局。在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重庆银行董事长杨秀明曾明确表示,2025年是该行稳健发展、奋进“万亿”新征程的关键一年。
2025年8月29日,重庆银行发布关于经营情况的自愿性公告称,截至7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达到1008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21亿元,增幅为17.76%。
然而,短短一个多月后,随着220万元罚单的落地,暴露了该行在快速扩张中风控管理的短板。
从资产质量来看,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该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17%,较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48.27%,较上年末提升3.19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80%、9.94%、12.93%——三项指标较2024年末的9.86%、11.25%、14.58%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资本充足率水平虽符合监管要求,但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监管数据,2025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资本充足率为15.58%,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46%,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93%。
在业务结构上,重庆银行贷款结构呈现显著分化,公司贷款对国有控股企业存在较高依赖。据联合资信报告显示,2024年该行国有控股类企业贷款占企业类贷款总额的比重高达78.17%。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重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76.59亿元,同比增长7.00%;实现归母净利润31.9亿元,同比增长5.39%;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65亿元,同比下降28.62%,仅占营业收入的4.76%。
截至10月23日收盘,重庆银行A股报收于10.31元/股,下跌0.58%,总市值为358.2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