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银行公告上调部分代销公募基金产品风险等级。
具体来说,建设银行近日发布《关于调整部分代销公募基金产品风险等级的公告》表示,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30号)、《基金募集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中基协发〔2017〕4号)等规定要求,为切实履行适当性义务,保护投资者权益,该行遵循公募基金产品风险等级评定孰高原则,并持续开展产品风险等级动态评估工作。
建设银行方面表示,近期已调整部分代销公募基金产品风险等级。调整后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等级可能存在与产品风险等级不匹配情况,请及时关注。
记者梳理发现,建设银行此次调整共计87款公募基金产品,其中32款产品由R2—中低风险调整至R3—中风险;55款产品由R3—中风险上调至R4—中高风险。
11月18日,民生银行在官网公告,自11月19日起调整部分该行代销公募基金产品的风险评级,请及时核实本人的公募基金产品持有情况,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做出投资决定,如对调整存在异议或您的风险承受能力与调整后的产品风险等级不匹配,可自主决定产品赎回。据了解,此次调整包括7只债券型基金和1只混合型基金,上述8款产品均由较低风险调整为中等风险。
记者注意到,近期除了建设银行、民生银行等,邮储银行、中信银行等银行也调整了部分代销基金的风险评级。
普益标准研究员何雨芮告诉记者,银行采取上述动作,一是落实监管要求,践行“孰高原则”:《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要求销售机构遵循产品风险等级评定的“孰高原则”,即在评价基金风险时,如果其投资标的、市场环境等因素导致潜在风险提高,就应该采用更高级别的风险评级。二是及时反映市场变化,保护投资者:金融市场是动态变化的。特别是在权益市场波动、债市调整的背景下,一些基金产品的实际风险特征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银行通过动态评估并上调风险等级,是在提醒投资者重新审视这些产品是否仍与风险承受能力匹配,从根本上保护了投资者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同在近期,多家银行进一步加强了代销基金费用让利。例如,某股份行方面表示,对特定款基金交易费率进行优惠,前端认申购费率可享5折优惠。部分机构甚至推出费率低至“一折”的政策。
何雨芮告诉记者,费率下行驱动因素,一方面,这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为了获客而采取的直接手段。另一方面,费率调降是落实证监会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的直接结果。2025年9月,证监会修订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明确下调了各类基金的认申购费率上限,降低投资者成本。
虽然近期基金申购费率优惠已非常普遍,但过低的费率也难以持续。何雨芮告诉记者,一是《规定》虽然下调了基金的认申购费率上限,但也规定不得“以低于成本的费用销售基金”,限制了盲目通过降费揽客的行为。二是银行代销需承担系统建设、人员培训、合规风控等成本,且基金代销是银行中间业务收入重要来源,完全免费或对利润形成冲击。三是从行业发展前景来看,未来将从单纯的价格战,转向价值竞争,着力提升服务深度、产品筛选能力和资产配置能力,真正为投资者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