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印发《广东省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该方案提出了广东省养老金融工作目标——到2028年,广东特色养老金融体系基本建立;到“十五五”规划末,基本实现养老金融和养老事业、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近期,各地陆续出台一系列新政,部署养老金融在“十五五”规划中的重点任务。记者调研发现,各地均强调银行业在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中的重要作用,而银行业在养老金融市场中也存在诸多潜在机遇。
各地实施方案指引方向
此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印发了《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各地积极响应,纷纷结合当地实际出台具体实施方案。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后发现,北京、重庆、广东等多地行动方案均强调了银行业在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银行业在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中责任重大。
北京市出台的指导意见提出,稳步推进银行保险机构丰富具有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的个人养老金产品、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养老理财产品、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等第三支柱金融产品供给。
重庆市鼓励金融机构为老年群众开通金融服务“绿色通道”,支持银行机构创新覆盖主要养老消费场景的“老年特色银行卡服务”应用模式。
此外,银行业对于养老体系建设、银发经济的赋能作用不可或缺。
北京市支持银行机构为养老机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开发符合其经营特点的中长期信贷创新产品,支持银行机构积极用好各类政策,为银发经济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提供低成本、低门槛、更友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重庆市鼓励银行信贷支持纳入“城市更新”的社区适老改造、智慧养老设备研发制造,以及利用存量场所改建养老服务设施等领域发展。
广东省鼓励银行机构积极向总行争取政策,对全省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适老化改造、智能助老设备设计研发等加大信贷投放,在贷款授信额度、审批流程、考核激励、不良率容忍度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银行业积极行动
银行业一直高度重视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并且在战略规划、品牌建设、产品设计、业务开展等方面积极发力。
建设银行表示,该行围绕“养老金融专业银行”目标,推进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将养老产业纳入信贷优先支持行业,提供差别化支持政策,养老产业贷款规模同业领先。畅通多元融资渠道,探索养老科创产业基金等融资模式。产品货架不断丰富,打造“健造”系列个人养老产品、“安心”系列企业养老产品线、“颐养”非金融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养医学乐为”多场景、全方位、多层次康养服务。
而中国银行近期推出了“中银银发”养老金融品牌,以“岁悦长情”三大系列子品牌满足多样化养老个人需求,以“颐养同鑫”三大系列子品牌赋能养老产业发展。
中国银行表示,该行持续打造高质量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截至今年6月末,社保卡累计总有效卡量1.26亿张,企业年金个人账户管理数452.64万户,养老金受托资金规模2828.88亿元,养老金托管运营资金规模1.23万亿元。此外,该行线下持续提升适老化服务水平,截至今年6月末,对外营业网点均提供适老化服务,已建成养老服务示范网点1000余家。
可挖掘诸多潜在机遇
展望未来,业内专家表示,银行业可以利用其网络优势,充分挖掘养老金融领域的机遇。
中信建投证券政策首席分析师胡玉玮表示,对于政府机构业务,银行可以深度参与社保基金和职业年金的管理,凭借专业能力为社保基金提供资产托管服务,确保资金保值增值。同时,为职业年金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助力其稳健增长。
在公司业务方面,企业年金是银行的重要增长点,银行可以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年金管理方案,帮助企业留住人才、提升员工福利。
对于个人业务,个人养老金市场潜力巨大,银行凭借广泛的客户基础和专业理财团队,可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养老规划服务,助力其实现养老目标。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银行业通过金融数字化转型发展养老金融的趋势更加明显。从养老金金融领域看,在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和社保基金金融服务的同时,围绕创新企业年金发展的金融服务将更加丰富,银行业金融机构将通过自身的专业金融服务支持更多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的金融服务将更加规范,产品种类日趋丰富,单家商业银行代理销售的金融产品数量更多。从养老产业金融领域看,银行业金融机构不仅更好地服务传统养老产业,还将更多地围绕智慧养老、康养综合体等新业态,探索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