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三季报里的"稳"与"变"
当建设银行交出2025年三季报成绩单时,市场看到的是一份充满矛盾张力的答卷。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微增不到1%的数据背后,藏着这家国有大行在利率下行周期中的转型密码。
息差保卫战初见成效
净息差这个银行"生命线"指标,在三季度呈现出耐人寻味的走势。虽然1.36%的水平较去年同期仍在下滑,但管理层特别强调"降幅年内有所趋缓"。这或许得益于存款利率下调的滞后效应开始显现——客户存款付息率同比大幅下降34个基点,活期存款占比也出现边际改善。就像拧紧的水龙头,负债端成本控制正在为利润池蓄水。
财富管理成新引擎
在传统存贷业务承压时,建行的非利息收入却逆势增长近14%,成为财报最亮眼的增长点。其中财富管理业务的表现尤为突出,代销基金、第三方存管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副行长纪志宏在业绩会上透露的"龙财富"品牌布局,暗示着银行正在把居民储蓄搬家的大趋势,转化为轻资本转型的新机遇。这种转变就像老牌百货商场开辟了精品买手区,既保留传统优势,又拥抱新消费趋势。
信贷投向的"五篇大文章"
在27.68万亿的贷款投放中,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国家战略领域保持着双位数增速。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贷款占比提升,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较年初新增1177亿元,显示出信贷资源正在向政策鼓励方向精准滴灌。不过值得玩味的是,管理层特别强调对新发放贷款利率"保持量价平衡",暗示在支持实体经济与商业可持续之间寻找平衡点仍是长期课题。
风险堤坝依然坚固
不良贷款率1.32%、拨备覆盖率235.05%的组合,展现出建行作为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抗风险能力。但细看零售贷款资产质量"平稳可控"的表述,以及信用减值损失同比上升11%的数据,在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牢固的背景下,这家银行似乎正在未雨绸缪,为可能的风浪预留缓冲空间。
站在"十五五"规划编制的节点,建行的这份季报像一面多棱镜,既折传统银行业面临的息差压力,也映照着综合化经营带来的新可能。对于投资者而言,或许需要更耐心地观察,这家金融巨轮如何在服务国家战略与股东回报之间,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航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