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建设银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并举办线上业绩说明会,建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就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的落实进展,以及相关贷款资金用途监测方式等问题,回应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提问。
8月12日,财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印发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的通知》,明确对餐饮住宿、健康、养老等8类消费领域经营主体按贷款本金给予年化1%贴息,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上限为100万元。建设银行正是21家全国性经办银行之一。
针对上述政策落实,生柳荣表示,建设银行已第一时间在官方渠道发布贴息政策公告,全力落实、有序开展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相关工作。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广大消费领域经营主体知悉政策内容;另一方面启动政策适配性改造,优化操作流程,计划于年内部署线上补充协议签署、线上用途证明材料收集等相关功能。
在贷款资金用途监测层面,生柳荣介绍,针对贴息贷款客户,建行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核查方式,逐户收集用途证明材料,加强资金流向管控。“确保政策红利用好用到位,真正惠及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
他进一步指出,近年来建行已通过多项机制加强经营性贷款资金用途管理:一是持续完善内部产品制度管理,明确规定信贷资金仅用于企业生产经营,严把客户准入;二是加强面客合同用途违约约束,与客户明确约定“贷款资金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周转”;三是在贷款支用环节通过系统自动弹窗提示,要求客户明确并承诺合规使用贷款资金;四是部署并持续优化资金流向预警,针对贷款资金流向房地产、担保公司、小贷公司、典当行、股票或期货、网贷或私募、理财或基金等禁入性领域设置预警;五是持续优化资金流向预警监测场景及校验方式,提升预警覆盖面与精准性。
生柳荣强调,对经核查发现用途违规的客户,建行将采取冻结额度、提前收回贷款等管控措施,切实防范资金挪用风险。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建设银行资产总额达45.3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83%;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27.68万亿元,增长7.10%;不良贷款率为1.32%,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35.05%,较上年末上升1.45个百分点,整体经营保持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