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早盘,A股三大指数走弱。截至午间收盘,创业板指下挫1.00%,报2009.26点;上证指数跌0.26%,报3343.38点;深证成指跌0.84%,报10112.17点。盘面上,机器人、半导体芯片、光伏、军工等方向跌幅居前;银行股、电力股代表的红利资产则逆势走强,建设银行(601939)、江苏银行(600919)股价再创历史新高。
红利资产表现活跃
建设银行股价再创历史新高
早盘,银行股逆势走强,建设银行、江苏银行股价盘中再创历史新高,青岛银行、渝农商行股价盘中创年内新高,邮储银行、沪农商行、华夏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只个股跟涨。
电力股也同步走高,截至午间收盘,晋控电力、淮河能源涨停,华电辽能、九洲集团、杭州热电、大唐发电、豫能控股等跟涨。
进入5月以来,红利资产的“压舱石”作用再度受到市场关注。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杨超表示,红利板块已调整至配置区间,随着年报和一季报集中披露,叠加外部因素扰动的影响,业绩确定性相对较强的红利板块具备防御属性。
华泰证券分析认为,4月高股息板块整体表现相对稳健。当前外部扰动因素仍存,这对高股息板块跑出超额收益形成一定支撑。但资金存量博弈及部分红利板块业绩承压下,投资者在高股息内部切换的需求增强,5月建议投资者关注高股息内部拥挤度不高、基本面有支撑的资产。
创新药概念盘初拉升
舒泰神一度涨超15%
周五盘初,创新药概念一度表现活跃。早盘舒泰神一度拉升涨超15%,截至午间收盘涨幅收敛至5%左右。河化股份直线涨停,海创药业-U、热景生物、百济神州-U等多股跟涨。
机构分析认为,随着政策支持、市场认可提升、投融资环境改善以及研发成果逐步显现,创新药板块发展前景广阔。受益于多个积极因素推动,医药行业有望在2025年迎来估值修复。
中航证券表示,2025年一季度医药行业基金重仓持股比例回升,但仍低于历史均值。其中,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等板块公募基金持仓环比下降,化学制药和医疗服务持仓上升。长期看,药品耗材带量采购推进下,安全边际高、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的企业将持续受益。建议投资者关注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消费终端等领域的投资机会,挖掘估值较低的优质标的。
半导体概念跌幅居前
半导体板块周五早盘跌幅居前。截至午间收盘,华虹公司跌10.58%、中芯国际跌4.37%。两家龙头公司股价震荡走低也拖累了板块的整体交易情绪,乐鑫科技跌超6%,芯原股份、翱捷科技-U、灿芯股份等跟跌。
港股市场方面,截至发稿,华虹半导体跌超12%,中芯国际跌超6%。消息面上,5月8日晚间,国内两大晶圆代工巨头中芯国际、华虹公司披露2025年一季报。具体来看,中芯国际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3.01亿元,同比增长29.4%;实现归母净利润13.56亿元,同比增长166.5%。华虹公司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9.13亿元,同比增长18.66%;实现归母净利润2276.34万元,同比减少89.73%。
有市场人士关注,中芯国际和华虹公司的一季报中,其重要股东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孙公司鑫芯(香港)投资有限公司(简称“鑫芯香港”)持股比例发生变动。据了解,鑫芯香港持有两家公司的股份均为H股,其减持行为不涉及两家公司A股股份。近期,中芯国际和华虹公司两家公司均未有股东发布减持A股相关公告。
东莞证券分析称,一季度为半导体行业传统淡季,但在算力类芯片供不应求、消费类芯片需求回暖以及设备、材料、零部件等环节自主可控加速推进等多方面因素加持下,半导体行业2025年一季度整体呈现“淡季不淡”特征,营收、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且盈利能力有所提高。该机构认为,AI渗透与自主可控趋势明确,维持半导体板块超配评级。
作者:汪友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