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胖永辉”再开两店
11月15日,永辉超市在北京昌平区温都水城和丰台区西铁营万达广场同时开业两家调改店,标志着其“学习胖东来”战略持续推进。这两家新店不仅是区域布局的重要落子——前者是京北首店,后者完成丰台区存量门店的全面调改,更意味着永辉在华北市场的调改版图已扩展至17家门店,覆盖北京及环京八区。
此次新开的两家门店均以“商品中心化”为核心策略,商品结构达到胖东来标准的80%以上,其中新品比例超过40%,进口商品占比约20%。生鲜区引入了有机蔬菜、定向种植菜以及智利车厘子、丹东红颜草莓等高端水果;肉禽区上架现切潮汕牛肉与进口原切牛排;水产区则陈列鲜活梭子蟹、海白虾及永辉定制E+级三文鱼。烘焙与熟食区也同步更新,既有烤鸭、小甜肠等畅销品,也新增草莓盒子蛋糕、纯肉盘肠等新品。
值得注意的是,两家门店根据所在社区特征进行了差异化布局:昌平温都水城店强化即食类商品,如冷泡茶、果汁果切和轻食沙拉,迎合年轻客群和景区客流;而丰台西铁营店则深耕成熟社区需求,突出“永辉定制”与“品质永辉”系列。在购物体验方面,门店取消强制动线、拓宽通道、降低货架,并通过农残检测公示屏实现食品安全可视化,严格执行果切果汁“468原则”和部分商品日清折价机制。
我看这次调改背后的信号
说实话,看到永辉一天连开两家调改店,我第一反应是:这家公司真的在认真自救。过去几年,传统商超整体承压,永辉也不例外。但这次“学胖东来”不是口号,而是实打实地重构商品力、优化空间体验、做细区域适配——这背后需要的是供应链重塑和运营精细化的双重投入。
从财务角度看,虽然永辉目前ROIC偏低且资本支出大幅增加,但这恰恰说明它正处于转型投入期。短期压力确实存在,股价也在震荡下行区间,主力资金五日净流入为负,行业整体资金也在流出。但今天主力净流入109万元,结合近期消息面活跃,至少说明市场开始重新关注这家正在“换血”的老超市。
我认为,永辉这一轮调改的核心价值不在于开了多少店,而在于是否能把“高性价比+强体验感”的模式稳定复制下去。如果能在更多城市跑通这种“区域深耕+本地化运营”的模型,那它的底层逻辑就不再是传统商超的流量依赖,而是向精品零售靠拢。当然,路还很长,短期支撑位4.55元能否守住也很关键。但我愿意给一点耐心,毕竟,一个愿意低头改细节的企业,总比原地不动的要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