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永辉超市创始人:谁在为逝去的情怀买单?2025年的春天,中国股市气势如虹,海
三问永辉超市创始人:谁在为逝去的情怀买单?2025年的春天,中国股市气势如虹,海峡两岸资本市场涨声响起,一片欢腾之中,却有一抹刺眼的绿——福建零售龙头股永辉超市,逆市大跌将近30%,如同一曲激昂交响乐中突兀的杂音。更令人心寒的是,在公司股价深陷泥潭、多年巨额亏损未解之际,创始人张氏兄弟竟抛出将近1亿股的减持计划,将本已脆弱的市场情绪打落谷底。这一幕,让人不得不对永辉的初心与未来发出沉重质问。一问张氏兄弟:暴跌之中的巨额减持,将万千散户置于何地?当市场整体向好,永辉超市却逆势暴跌近30%,这本就是一面照妖镜,映照出公司深层次的经营困境。资本市场用脚投票,表达了对这家昔日零售巨头转型无力、盈利模式模糊的深切失望。然而,就在投资者伤痕累累、期待曙光之际,作为企业灵魂人物的创始人,非但没有挺身而出,通过实质举措重振信心,反而选择了“精准减持”,近乎冷酷地套现离场。这一举动,无异于在散户本已流血的伤口上撒盐。回想当年,张氏兄弟以“民生超市、百姓永辉”为旗,开启了改变中国零售业的征程,那份筚路蓝缕的创业激情曾感染了无数人。如今,当企业陷入周期低谷,创始人似乎早已将那份与企业共存亡、与投资者共甘苦的初心抛诸脑后。资本市场绝非创始人的私人提款机,每一位散户投资者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对财富的期盼与信任。这将近1亿股的减持,减掉的不仅是股票,更是市场对创始人品格的最后一丝信任。二问张氏兄弟:鼓捣股价的财技,能否取代实业报国的匠心?永辉的股价困局,并非一日之寒。多年来,市场对张氏兄弟通过各类私募通道、“市值管理”等手段鼓捣自家股票的质疑声,从未停歇。这种热衷于资本运作的“财技”,与需要沉下心来精耕细作的零售本质,形成了尖锐的对立。零售业是弯腰捡钢镚的苦生意,需要的是对供应链的极致优化、对顾客需求的敏锐洞察、对员工福祉的真诚关怀,而非在资本市场的浮光掠影中玩弄数字游戏。当创始人的精力从商品陈列、供应链效率、员工笑容转向了K线图的波峰浪谷,永辉的“内里”便开始空虚。核心竞争力在一点点流失,被胖东来、山姆等后来者不断蚕食市场份额。事实证明,任何脱离实体经营本源的资本操作,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将企业变成了一个空洞的符号,在资本的盛宴中狂欢,最终却要由所有坚守的股民来消化这泡沫破裂后的苦果。这究竟是实业报国,还是资本游戏?三问张氏兄弟:胖东来式的情怀营销,为何最终成了散户的陷阱?不久前,借助河南胖东来的“帮扶”,永辉成功赢得了一波市场热度和关注。创始人更是亲自下场,走起亲民路线,在超市里为顾客提购物袋,一幅“回归初心”、“俯身服务”的画面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这一幕幕温情戏剧,确实在短时间内博得了眼球,甚至让许多人产生了“永辉变了”的错觉。然而,资本市场是理性的。当情怀的烟火散去,人们发现,这些精心策划的场面,并未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盈利能力与清晰的战略转型路径。那些感动人的画面,与创始人随后抛出的减持计划放在一起,显得无比讽刺。这出“情怀大戏”的最终结局,是股价的再度崩塌和全体股民的集体买单。用情怀包装策略,用表演替代实干,这无疑是对所有信任永辉品牌的投资者一次情感与财富的双重透支。永辉的十字路口,也是中国许多民营企业的缩影。它警示我们,企业的根基永远在于坚实的实体经济运营,在于对投资者尤其是中小股东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创始人可以减持,但初心不能“减持”;企业可以转型,但诚信的底线不能“转型”。当海峡两岸的涨声成为背景音,永辉超市的暴跌与创始人的减持,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资本与责任、情怀与实干之间的深刻裂痕。此刻,我们不禁要问:张氏兄弟,永辉的初心,你们真的还记得吗?那千家万户的信任,那万千散户的真金白银,你们,真的负担得起吗?$永辉超市(SH601933)$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评论该主题
帖子不见了!怎么办?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