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正经历一场生死攸关的转型。尽管2025年三季度营收下滑、亏损扩大,但调改成效已开始显现——调改门店客流平均增长80%,国庆中秋双节销售额同比增超100%,爆款单品销售翻10倍以上。这背后,是公司从“闭店阵痛”迈向“商品为王”的战略跃迁。
调改进入第二阶段:从“关店”到“深耕商品”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永辉已完成222家门店的“胖东来模式”调改,预计2026年春节前将达300家。集中闭店带来的冲击正在边际减弱,第三季度关闭104家门店产生约6.12亿元损失,意味着大规模关店或已接近尾声。接下来的重点不再是数量扩张,而是质量深化。
管理层明确表示,未来团队将把80%的精力投入商品板块,推动“商品中心化”变革。这一转变标志着永辉从过去以门店网络为核心的粗放运营,转向以商品力驱动的精细化零售逻辑。
自有品牌崛起:打造“有质价比的独特商品”
永辉的新商品体系由三大支柱构成:“大牌尖货”满足品质需求,“永辉定制”联合知名品牌做高性价比产品,“品质永辉”则聚焦自有品牌开发,遵循胖东来自有品牌流程,强调独特价值与质价比平衡。
目前已有YONGHUI橙汁、微胶囊香氛洗衣液等9个自有品牌单品上架,计划明年推出100个单品,并在三年内打造100个亿元级大单品。这一目标极具野心,若能实现,将彻底重塑永辉的盈利结构和竞争壁垒。
供应链端同步改革,供应商淘汰率达40.4%,说明公司在重构采购标准,强化对品质和成本的控制能力。水产梭子蟹单季销售额破4453万元、现制小龙虾达5922万元,证明其选品能力和本地化运营已初见成效。
市场信号与未来展望
尽管前三季度净亏损7.1亿元,但资本市场并未完全悲观。三季报发布前后,融资余额维持在15亿元以上,处于历史中位水平,显示仍有资金关注其转型进程。定增申请获上交所受理,拟募资不超过31.14亿元用于门店与物流升级,也为后续改革提供弹药。
综合来看,永辉正处于“刮骨疗毒”的深水期。短期亏损难以避免,但调改店盈利水平创五年新高、NPS值超40%等数据,表明消费者认可度正在回升。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将局部成功复制到全国,以及自有品牌能否真正形成规模效应。目前信息有限,还需进一步观察2026年全量调改完成后的同店销售与毛利率修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