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唐唯珂广州报道
对于商超行业而言,2024年无疑是艰难的一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永辉超市、联华超市、红旗连锁等13家上市商超企业2024年财报后发现,其中有8家企业营收同比下降,9家企业净利润同比下滑,仅有2家企业在保持盈利的前提下,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
近期商超企业相继披露的2025年一季报也表明,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业绩重压之下,商超行业的转型变革迫在眉睫。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综合企业年报整理制图)
眼下,多家商超上市公司正开启 “自救式变革”。一方面,通过关闭低效门店、缩减亏损业务等 “断臂求生” 举措,缓解资金压力,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积极探索转型升级路径,加速推进调改进程,试图从根本上扭转竞争颓势。
企业将核心着力点放在打造差异化商品力上,通过优化商品结构、提升选品质量、发展自有品牌等方式,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力求摆脱同质化竞争的泥沼,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实现突围与重生。
营收利润承压
13家上市商超营收普遍承压,利润方面则有所分化。
永辉超市是其中营收最高的企业。自从永辉超市对标胖东来大刀阔斧地进行调改以来,外界对它的关注从未减少过。2024年永辉超市营收675.74亿元,同比减少14.07%,净利润-14.65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0.26%。
对于业绩下滑,永辉超市在财报中表示,一是零售行业竞争激烈,门店销售压力大;二是战略转型过程中,收入下降的同时,门店调改优化商品结构和采购模式,推行裸价和控后台策略,短期内影响了整体毛利率;三是对长期亏损或计划闭店门店的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2.08亿元。
联华超市2024年营收197.1亿元,同比下滑9.7%。值得注意的是,联华超市旗下三大业态,包括大型综合超市业态、超级市场业态、便利店业态,营收均有所下滑。公司指出,营收下滑主要是竞争加剧,经济环境、消费者购物习惯等因素的持续影响。此外,公司进行战略调整,主动关闭长期亏损门店,至整体销售规模有所下降。
人人乐超市2024年营收14.30亿元,同期下降49.86%,降幅最大。企业对此表示,主要是报告期内关闭门店,门店数量减少,销售收入减少导致。
实现营收正增长的企业,也大多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窘境。2024年,家家悦、黄商股份和国光连锁分别实现营收增长2.77%、5.69%、11.43%,净利润分别下滑3.26%、52.70%、81.62%。
从净利润来看,步步高是2024年上市商超中表现最亮眼的一家。报告期内,步步高营收34.31亿元,同比增长11.14%;净利润为12.12亿元,同比增长164.16%。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债务重组收益28.79亿元。步步高扣非净利润为-9.78亿元,同比减亏幅度达到了40.07%。
2025年一季度,步步高实现营收11.53亿元,同比增长24.22%;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488.44%;扣非净利润0.42亿元,同比增长399.70%。扣非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企业核心业务发生实质性改善。
凭借深耕西南市场,红旗连锁经营稳健,2024年营收101.23亿元,同比微降0.09%,净利润5.21亿元,同比下滑7.12%,但净利润仍在上市商超中位居前列。
闭店调改,变革提速
面对经营压力,关闭低效门店、放缓扩张速度并创新店型已经成为众多商超上市公司的共识。
关闭门店无疑会影响企业营收,但低效门店持续亏损“流血”,企业不得不“断臂求生”。如2024年步步高超市业态战略性关闭69家经营效益欠佳的门店;永辉超市加速清理尾部门店,全年闭店数量超200家;联华超市大力推进大型超市向“小型化、社区化”转型,2024年关闭超400家门店。
因关店致营收下滑的同时,联华超市和人人乐超市净利润仍为负,但亏损幅度大幅收窄。联华2024年净利润为-3.5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4.66%;人人乐2024年净利润-0.1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6.52%。
闭店仅是“止血”,集中资源把存量店铺经营效率提高才能实现“造血”。与此同时,胖东来自2022年通过社交媒体出圈后,2024年凭借销售额爆发和模式输出成为行业焦点,引得众多同行纷纷学习借鉴。
2024年3月,步步高率先行动,从企业文化、商品品质、服务质量、管理模式、员工激励等多个维度开启全面调改。
步步高2024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完成调改门店13家。数据显示,已完成调改的13家超市门店呈现出良好的运营态势,验证了“由追求规模向聚焦单店高产出”的转型模式。
2024年5月,永辉超市迅速跟进,对门店运营体系及企业组织架构进行调改。截至2025年一季度,永辉超市已完成调改的“稳态门店”(即开业满3个月的门店)保持稳定盈利。截至3月底,41家开业满3个月的“稳态调改店”3月份单月实现利润1470万元,一季度累计实现利润7472万元。
永辉超市方面表示,预计至2025年6月底,永辉超市全国调改门店将突破124家,2026年农历春节前目标锁定300家。随着调改门店占比提升、闭店收尾及供应链改革深化,未来12至18个月将是永辉超市改革成果集中释放期。
中百集团则自主推进业态调改升级。2024年,中百集团自主完成10家仓储大卖场调改,中百邻里汇形象全新亮相,完成42家社区超市闭店调改。围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新开便利店163家,社区超市18家,乡村超市1家,社区食堂5家,开设全新业态品牌“中百芊爽小站”14家。
值得注意的是,从学习胖东来的几家商超企业来看,其调改方向大同小异。此前即有行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零售业同质化加剧,业界效仿的“胖东来模式”短期内可以让门店凭借差异化优质服务获得关注,但随着同类调改门店的普及,流量效应便会慢慢淡化,调改门店的可持续性还需要观察。
打造差异化商品力
在供给端竞争激烈、线上线下同质化严重的当下,商超企业需要给消费者一个愿意为“差异化”买单的理由。
纵观商超上市公司2025年发展方向,“宽SPU、窄SKU”有望成未来的主流货品形式,即拥有丰富的品类,但每个品类只做少数几个大单品。聚焦大单品后,企业可集中采购、生产与物流资源,规模化生产降低边际成本,库存周转率优化。
为此,打造自有品牌已成为各家商超企业的重点发力方向。原因在于,自有品牌可精准匹配区域消费特征,打造差异化竞争。同时,自有品牌能省去品牌商、经销商等环节,压缩供应链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例如,永辉超市计划2025年上架60支新品,孵化出至少10支超过1亿元的超级战略大单品,未来三年的目标是与供应商共同孵化100个亿元级单品。同时,永辉预计通过3-5年供应链生态建设,推动自有品牌达到永辉整体销售额的40%。中百集团也表示,要加速解决商品结构同质化问题,引入多元供应链,开发具有差异化和有竞争力的“明星单品”和“堡垒单品”,推进进口商品供应链的升级与更新。
从企业对供应链的重视中可以看出,自有品牌战略的成功落地,关键在于供应链的坚实支撑。
稳定高效的供应链体系,能够通过规模化集采降低原材料成本,借助品控前移保障商品质量,依托仓配网络缩短流通周期,最终让自有品牌商品以 "成本优势+品质溢价" 的双重竞争力占领市场。而当自有品牌凭借高复购率形成稳定销量,又能反向增强供应链议价能力,推动生产端优化产能布局、物流端升级配送网络,构建起 "商品力提升-供应链强化" 的良性循环。
未来,商超将供应链建设视为自有品牌战略的核心基建,打造涵盖采购管理、生产协同、库存调度、物流配送全环节的数字化、柔性化供应链体系。而供应链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企业持续投入、久久为功。
(实习生孙伟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