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晚,永辉超市(601933.SH)公布了2024年度及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675.74亿元,同比下降14.07%,归母净利润为-14.65亿元,每股净利润基本每股收益-0.16元。
在年报中公司表明,鉴于公司净利润连续4年为负,综合考虑行业现状、公司经营情况等因素,为保障公司持续稳定经营及健康发展,2024年度公司拟不分配现金股利,亦不实施包括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在内的其他形式的分配。
若放眼2025年一季度数据,情况更是不容乐观,一季度营业收入174亿元,较上一年同期下降19.32%,归母净利润1.47亿元,较上年出现了79.96%的巨幅下滑。

图片来源:永辉超市2025年一季度报告
昔日被誉为“生鲜之王”的永辉超市,如今却陷入连年亏损的尴尬境地,这与近几年永辉超市在战略发展上的抉择与商超零售市场竞争业态的变化有直接关系。
永辉超市将2024年亏损的主要原因归于零售行业竞争激烈导致门店销售承压以及公司战略和经营模型转型,导致公司整体毛利率短期受到了影响。纵观永辉超市近几年的发展态势,公司在战略发展上相较于同赛道竞争对手的落后,线上化社区团购渠道的开拓不力等更深入的战略问题或许是永辉目前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线上化进程缓慢,拖累永辉发展战略
伴随着年轻一代群体消费话语权的增长,以及对于日常购物便利性的需求,商超线上平台下单购物逐渐成为刚性需求。永辉超市2024全年线上业务营收146亿元,占营业收入21.7%,其中商品毛利率同比提升0.5%,主要得益于商品结构改善和商品成本调优。“永辉生活”自营到家业务已覆盖959家门店(包含已关闭门店),实现销售额80.2亿元,日均单量29.4万单,月平均复购率为57.2%。
数据表现看似不错,但是如果和同赛道的盒马与山姆比较则显得相形见绌。盒马最新的业绩表现来看,其在2024年实现连续9个月整体盈利,线上交易占比63%,线下GMV贡献增长2%,全年商品交易总额达590亿元,同比增长约7.3%。以会员仓储店模式经营的山姆全渠道销售额突破1005亿元,线上占比超过48%,会员数量突破600万,单店年均销售额达19亿元,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盒马、山姆、叮咚、美团多家竞争对手凭借互联网基因及仓储物流方面的丰富经验在线上渠道开发配合线下配送到家的服务模式上已深耕多年。该模式既减少门店场所的经营成本,又进一步拓宽客户辐射群,已经逐渐成为商超新时代主流打法。从诸多地产商打造“盒区房”,“山区房”概念作为营销点即可看出,商超线上购物便利性已成为不少家庭置业的参考因素之一,而永辉超市线上渠道布局缓慢,总体营收依然是传统超商圈地收费,进店购物的老思路,限制了永辉的发展瓶颈。
2021年至2024年,永辉超市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10.62亿元、900.91亿元、786.42亿元、675.73亿元,分别同比下降2.29%、1.07%、12.71%、14.07%。同期,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44亿元、-27.63亿元、-13.29亿元、-14.65亿元,连续四年亏损。近几年,盒马、山姆的快速扩张,永辉超市却“此消彼长”。

图片来源:永辉超市2024年年度报告
在电商模式的冲击下,永辉超市依赖“进场费”的传统盈利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传统商超受限于选址、仓储等因素,相较于电商无法快速铺货及上新,难以构建完整且灵活的商品体系。这些问题也成了永辉超市目前发展战略上较难扭转的劣势,也会进一步影响永辉在商品SKU部分的调整优化策略。
门店众多但效益不佳
永辉选择“断腕”
不同于其他同行如今快速扩张的业态,永辉超市正在关闭旗下门店,2024年公司全年关闭232家尾部门店,并提出目标在2025年继续关闭超200家门店,持续精简门店结构。永辉将2024年的收入表现不利一定程度上归责于门店关闭带来的营收冲击,以及对公司长期亏损或准备闭店门店的相关资产计提的2.08亿元减值准备。
关店的主要原因在于在过去数年中,由于行业层面和竞争层面的原因,永辉超市的经营情况有较明显承压。从坪效上看,2023 年,永辉超市年坪效为0.99万元同比-9.8%。2020年以来,公司坪效一直呈现下降趋势,2023年坪效相比2019年高点累计下滑21%。超市企业经营杠杆较高,房租、人工、经营场所的折旧摊销等固定开支将无法得到有效摊薄,导致费用率升高、利润率下降。

图片来源:东吴证券永辉超市研究报告
关店之后的永辉将何去何从?永辉超市第一大持股股东、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曾在永辉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提出:“未来永辉超市店面将分为小店2000平方米,中店2600平方米,大店3200平方米三种模式,这样的面积不需要那么多单品,要聚焦核心大单品,3年目标是孵化100个亿元级单品。”
“核心大单品”将成为永辉超市未来战略突破的重点,围绕单品进行宣传造势以获得持续的关注度与客流量。2024年永辉超市就此将全国多个省区部门整合为华东华南等5个区域采购中心,将标品采购总部迁往了广州,通过整合的方式将商品规划设计的权力集中,并且通过供应商统一采购试图获得更加优惠的价格。
但就目前数据而言,永辉超市的核心商品打造策略成效尚不显著,全国各地区营业收入下降的背景下,商品毛利率方面,永辉超市各地区毛利率处于15%-17%区间,相较于上一年永辉超市在华北、华东、华西、西南四个区域的数据都出现了下跌,核心问题也正是在于商品力不足、同质化竞争与供应链效率低下。

图片来源:永辉超市2024年年度报告
数据变化趋势方面能够看到在经历门店精简后,营业成本较上年有一定下跌,但与此同时营业收入也同比例减少,公司盈利未见好转。永辉超市目前虽积极关闭低效门店,但尚未能止住净利润的亏损。
“胖改”成热点,成效和压力并存
对标胖东来,永辉超市对旗下门店进行改造,即永辉的“胖改店”可以说是近几年来永辉超市最大的流量话题。全国各地的“胖改店”一开业,总能够吸引来众多消费者进店体验,出现大排长龙,人头攒动的盛景。
前文永辉超市提出的商品爆款打造策略,很大程度上就是对胖东来运营模式的参考和借鉴,这是战略层面上的靠拢。而依照胖东来的门店格局进行装修调整,上架胖东来爆款商品作为引流卖点则是战术层面永辉“胖改”的基本做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在2025中国超市周活动中打断永辉超市高管的发言,提问到:“你们这个店一个月赚了200万元, 为什么不给员工涨工资?”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企业和员工利益关系的深刻反思。
目前,永辉超市的转型调整对标胖东来,重点聚焦在卖场规划和员工福利两个维度。“胖式装修”给永辉超市的布局方面带来不少变化。
员工福利方面,包含缩短营业时间,如文华广场店的营业时间从8点-22点缩短至9:30 至21:30。增加员工人手,如郑州瀚海海尚店的平均人工数量从原门店64增加至200人左右,以满足大量人流量的服务需求。增加员工薪酬,如瀚海海尚店基层最低工资从2800元起增至4500元起。同时给员工提供休息室、培训室等场所。胖东来“将利润分配给了员工”的宗旨也让永辉超市的员工获得了更多的动力。

图|永辉超市信万广场店致顾客的一封信
永辉超市官方公告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完成调改的“稳态门店”,即开业满3个月门店实现稳定盈利。一季度,41家开业满3个月的“稳态调改店”面向门店一线员工发放奖金与分红累计2634万元,3月单月实现利润1470万元,一季度累计实现利润7472万元。


图片来源:永辉超市2024年年度报告
不过就此认定经过调改的门店能撑起永辉超市的整体局面,还为时尚早。截至财报发布日,单从2024年永辉超市年报数据来看,当前永辉超市营业收入前十门店中仅排名第三的郑州市信万广场店为经调改后门店,“胖改店”目前并不是永辉超市营业收入的主要组成,更偏向于积极进取的尝试举措。
同时,当前永辉超市调改门店数量远远小于关闭门店数量2024年年底,永辉超市共完成31家门店的调改,新开门店7家,关闭门店232家。截至2025年4月25日,永辉超市调改开业门店共计61家。永辉超市预计在2026年农历新年之前完成旗下300家门店的调改,未来12-18个月将是门店调改的集中期,传统门店的关闭也将同步进行。

图片来源:永辉超市2024年年度报告
调改的成本高企,使得永辉超市存在不小的财务压力。目前公司留存货币资金已较上一年度58.39亿元下降至39.96亿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88.73%。期末,公司货币资金49.95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为理财产品)20.20亿元,合计为70.15亿元,对应的有息负债为69.89亿元,公司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56.41亿元,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为3亿元。
永辉超市的经营模式在当前时代已与其他赛道的竞争者存在一定的“版本差异”,虽目前公司高层积极推进改革转型,但目前成效尚不显著。连续四年的亏损,加上高负债、低现金的现状,或将对公司的经营产生更大压力。能否经历改革期间的阵痛,重新实现增长再创辉煌,永辉超市的未来尚需更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