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海控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9%,这份成绩单一出,市场立刻投来了复杂目光。数据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675.99亿元,同比微降4.09%;归母净利润为270.70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也下滑了29.15%。更值得关注的是第三季度单季表现:营收584.99亿元,同比下降20.42%;净利润仅95.33亿元,同比大幅下滑55.14%。财报解释称,主要受集装箱航运市场运价回落影响,CCFI(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第三季度均值同比下跌近40%,直接拖累单箱收入和整体盈利水平。
不过,数字背后并非一片黯淡。尽管利润下滑,但中远海控依然交出了一份“有质量”的业绩——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399.82亿元,现金及等价物余额高达1705.6亿元,资产负债率维持在43.46%的健康区间。这意味着公司的主业仍在持续“造血”,财务结构稳健,抗风险能力并未削弱。与此同时,货运量逆势增长:前三季度完成集装箱运输量2018.43万标箱,同比增长6.01%,说明市场份额在扩张,业务基本面依然扎实。
我怎么看这家公司?
说实话,看到净利润下滑近三成,第一反应是担忧。但深入看下来,我反而觉得中远海控的表现并不差。要知道,2024年是航运业的高基数之年,当时供需错配推高运价,企业赚的是“周期红利”。而2025年市场回归常态,运价回调本就在预期之中。在这种背景下,还能保持超270亿的净利润,恰恰说明公司在从“暴利周期”向“稳定运营”转型的过程中,展现出了更强的韧性。
我认为中远海控的战略方向是对的。它不再只是个“船东”,而是在构建一个以集装箱航运为核心的数字化供应链平台。比如它加速布局东南亚、中亚市场,新开多条航线,推进GSBN区块链电子提单,落地AI验箱系统,甚至在国内率先启用甲醇燃料船舶——这些都不是短期能见效的动作,但都是在为长期竞争力打地基。
更让我放心的是它的股东回报机制。已完成中期派息86.74亿元,同时启动A股和H股回购计划。这说明管理层对自身价值有清晰认知,也愿意与股东分享成果。当前市盈率(TTM)约6倍,市净率不到1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与其稳定的现金流和行业龙头地位明显不匹配。
当然,挑战也不少。运价何时企稳?全球贸易格局变化是否带来新不确定性?这些都是变量。但我认为,中远海控已经走过了靠天吃饭的阶段,正在通过网络优化、数字化和绿色转型构筑护城河。短期利润波动不必过度放大,真正值得看重的,是它能否持续兑现“全球数字化供应链运营商”的战略愿景。从这个角度看,现在的调整,或许正是下一轮成长的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