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集能源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明显回暖,核心原因在于煤电业务的量价齐升。尽管前三季度整体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9.1%,但单看Q3,公司归母净利润环比大增43.1%,达到5.6亿元,这一反弹背后是煤炭销量上升、售价回升以及电力业务大幅放量的共同作用。
从煤炭业务来看,虽然Q3原煤产量环比微降0.9%,商品煤产量也略有下滑,但销量却逆势增长,尤其是对内销售(即供给自家电厂)大幅提升39.6%。这说明公司煤电一体化的协同效应正在显现。更关键的是价格端——Q3商品煤吨售价达513.2元/吨,环比上涨3%,其中对外售价更是回升4.1%至498.1元/吨。与此同时,吨煤成本仅小幅上升至327.9元/吨,环比下降0.7%,最终推动吨煤毛利环比提升10.2%,达到185.3元/吨。这意味着即便全年煤价同比仍处下行通道,但三季度已出现企稳反弹迹象。
电力业务的表现更为亮眼。受益于利辛板集电厂二期两台机组在2024年三季度陆续投产,2025年发电能力显著释放。Q3发电量和上网电量分别达到43.7亿和41亿千瓦时,环比猛增超43%。虽然平均上网电价(不含税)约为0.3713元/千瓦时,同比仍受电价机制影响有所下降,但环比微增1%,显示出一定的韧性。随着自备电厂消纳能力增强,内部煤炭流转效率提高,公司的盈利结构正变得更加稳定。
看到这里,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机构依然给出“买入”评级。尽管年初至今利润承压,但我认为不能只盯着前三季度的累计数据。真正值得关注的是Q3的边际改善趋势——量价齐升、成本可控、电力放量,这些信号叠加在一起,说明公司的运营节奏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上饶、滁州、六安三大电厂预计2026年集中投运,未来几年电力装机还将持续扩张,成长性明确。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0月24日,沪股通持股比例高达流通股的297.0%,这个数字非常惊人,反映出外资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近90天内有14家机构覆盖,目标均价8.07元,相较当前7.10元股价仍有可观空间。虽然短期受市场情绪影响股价震荡,但从基本面变化和资产布局来看,新集能源正在从一个纯煤炭企业向“煤电一体化”的综合能源平台转型。这种模式在当前能源保供背景下,抗风险能力和现金流稳定性都更强。
当然,我也清楚潜在风险的存在:比如煤价若再度走弱可能压制利润弹性,或电厂建设进度延迟影响后续放量节奏。但就目前来看,Q3的数据已经验证了公司在运营层面的调整能力。对我而言,这不只是一次简单的周期反弹,而是结构优化带来的可持续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