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市场行为趋于一致时,变盘行情就要来临了。这一次轮到了黄金和白银,正当市场忙着撕报告,调高黄金和白银的预期展望之际,两种贵金属相继出现暴跌,近两个交易日内黄金价格盘中接连跌穿4000美元/盎司和3900美元/盎司的强力支撑,白银现货也是一泻千里,近两个交易日的跌幅超过5.5%(截至北京时间17时30分,下同)。对于贵金属的大跌,目前市场多数分析认为上涨形态还没有被破坏,更多是急涨之后的“深蹲”。
黄金7天跌幅接近500美元/盎司
随着黄金价格快速走高,震荡也越来越频繁,10月28日,现货黄金一度跌穿3900美元/盎司的支撑,最低跌至3886.3美元/盎司,并且没有止跌的迹象,近7个交易日,现货黄金从最高4381.11美元/盎司跌至3886.3美元/盎司一线,下跌接近500美元/盎司。
与此同时,黄金相关ETF产品纷纷受挫,截至10月28日收盘,14只黄金ETF的跌幅均超过3.5%,其中黄金基金ETF(159812)跌幅最大,为3.66%。
黄金股的股价也出现明显回撤,10月28日,豫光金铅下跌5.55%,赤峰黄金下跌4.3%,紫金矿业、中金岭南、中金黄金、招金黄金等个股的跌幅也都超过3%。
对于黄金下跌原因,FXStreet分析师Christian Borjon Valencia指出,因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缓解,风险偏好有所改善。10月27日,金价自10月中旬以来首次跌破4000美元/盎司,触及3971美元/盎司的日低点。然而,市场对美联储的宽松周期预期可能会促使投资者购买黄金。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副总监瞿瑞告诉记者,黄金大跌,一方面源于中美贸易关系有所缓和。另一方面,前菲律宾央行行长表示菲央行持有的黄金储备量过多,考虑到避险需求减弱、金价下跌,应考虑出售部分黄金储备。当前市场对央行减持黄金较为敏感,该消息一出导致金价明显下跌。
中国国际期货高级研究员汤林闽的观点也较为类似,他表示,中美贸易关系出现缓和迹象,避险情绪迅速降温。加上俄乌方面出现一些偏缓和的迹象,也促进了避险情绪的回落,共同对金价形成压制。不过,由于美联储降息预期等中长期利好金价的因素仍在,黄金的下跌空间也相对有限。
黄金大跌的同时,“好兄弟”白银也跟着出现跳水走势,隔夜大跌3.36%之后,10月28日亚洲交易时段继续走低,已经下跌2.2%。本月白银现货价格已经从54.453美元/盎司,跌至46美元/盎司附近,最大回撤达到16%。年内涨幅也从最高85%,回落至58%。
金银大跌,资金也开始快速撤离,全球最大的黄金ETF—SPDR的持仓从10月22日开始持续减仓,累计减持19.74吨,最新持仓为1038.92吨。全球最大的白银ETF—SLV的减仓则更早,从10月21日开始,连续5个交易日都遭到抛售,累计减仓428.99吨,最新持仓量为15340.79吨。
金饰价格下跌近百元
国内饰金价格同步回调跌破1200元/克,品牌首饰每克直降近百元。周大福和六福珠宝10月21日的报价为1292元/克,到了10月28日,两家公司的报价已经跌到了1198元/克。周生生10月21日报价为1289元/克,10月28日跌至1199元/克。
虽然黄金价格有所回调,但是由于前期累计涨幅巨大,黄金公司的业绩依然十分亮眼。如紫金矿业,该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为2542.00亿元,较去年同报告期营业总收入增加238.03亿元,实现5年连续上涨,同比较去年同期上涨10.33%。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378.64亿元,较去年同报告期归母净利润增加135.06亿元,实现2年连续上涨,同比较去年同期上涨55.45%。
招金黄金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为1.44亿元,同比增长157.00%;净利润为3746.59万元,同比增长206.58%。前三季度营收为3.4亿元,同比增长119.51%;净利润为8216.05万元,同比增长191.20%。
湖南黄金的三季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27.58亿元,同比增长117.91%;净利润3.73亿元,同比增长63.13%。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11.94亿元,同比增长96.26%;净利润10.29亿元,同比增长54.28%;基本每股收益0.66元。报告期内,净利润增长主要是公司产品黄金销售价格同比上涨41.04%,产品精锑销售价格同比上涨41.95%,产品钨精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29.83%所致。
虽然价格出现剧烈的调整,但是市场认为黄金的上涨形态并没有被破坏,此次调整更多是“疯涨”之后的“深蹲”。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副总监白雪的观点表示,支撑金价的逻辑并没有被破坏,近期黄金出现剧烈调整属于暂时盘整,盘整后有望继续震荡上行,并不是见顶信号。国际金价明年或将上升至4500美元/盎司上方。
尚艺投资总经理王峥表示,短期视角下可能更倾向于呈现下跌中继特征。但长期视角下,此次回调更像是上涨趋势中的倒车接人机会。全球去美元化进程未改,各国央行持续增持黄金以优化储备结构,形成坚实的底层支撑。同时,美国债务规模高企、经济增长呈现空转特征,制造业低迷与消费疲软的结构性矛盾未解决,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些核心风险因素并未因短期市场情绪变化而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