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大佬的调仓动向,总是牵动市场神经。最近随着A股三季报陆续披露,高毅资产邓晓峰大幅减持紫金矿业、冯柳继续减持海康威视的消息迅速刷屏——这两位百亿级基金经理的操作,不仅揭示了当前市场的资金流向,也透露出顶级投资人对行业景气度的最新判断。
数据显示,邓晓峰管理的高毅晓峰鸿远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已退出紫金矿业前十大股东名单,另一产品“高毅晓峰2号”也减持1860万股,持股降至1.8亿股,持股市值约53亿元。而冯柳则再减5800万股海康威视,持股降至2.8亿股,持股市值88.26亿元,已是连续四个季度减持。与此同时,董承非加仓扬杰科技,重阳投资新进海通发展,瓴仁私募则布局中策橡胶,私募圈正在悄然换仓。
这些动作背后并非无迹可寻。紫金矿业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55.45%,股价年内涨幅高达99.14%,邓晓峰此次减持更像是在高位兑现收益。尤其是在其子公司紫金黄金国际成功分拆上市、引入高瓴、贝莱德等全球顶级机构作为基石投资者后,短期利好基本落地,部分获利了结合情合理。
海康威视的情况略有不同。虽然营收增速放缓至1.18%,但净利润仍保持14.94%的增长,现金流稳健,且冯柳本人还亲自出席了公司业绩说明会。连续减持更像是一种结构性调整,而非彻底看空。毕竟,在AI与智能物联长期趋势未变的背景下,冯柳或许是在为后续配置更高弹性标的腾挪空间。
我怎么看这一轮调仓?
说实话,我并不意外。邓晓峰和冯柳都是典型的“基本面驱动型”选手,他们的操作从来不是追涨杀跌,而是基于产业周期和估值水位的理性再平衡。紫金矿业这一波行情,从铜金价格上行到资产分拆落地,逻辑已经充分演绎;而海康威视尽管基本面尚可,但在宏观经济复苏偏弱的环境下,安防订单的持续性确实面临考验。
相比之下,扬杰科技这类半导体细分龙头更具吸引力:前三季度净利增长45.51%,产品覆盖汽车电子、清洁能源等高景气赛道,董承非的加仓显然是冲着确定性去的。至于重阳投资买入海通发展,虽然其利润下滑38.47%,但干散货航运板块10月以来强势反弹,可能是博弈周期反转的提前布局。
说到底,这些顶级私募的动作提醒我们:当一个行业或个股经历大幅上涨后,哪怕业绩不错,也要警惕资金阶段性撤离的风险。真正的投资,不在于跟着大佬买什么,而在于理解他们为什么卖、又为什么买。在这个阶段,与其追逐热点,不如沉下心来研究那些正在被悄悄建仓的“隐形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