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矿业前三季度日赚1.4亿元,净利润高达378.54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这个数字不是来自某家互联网巨头,而是一家扎根于矿山、深耕实体资源的中国矿业龙头。最新财报显示,2025年1—9月,公司实现营收2542亿元,同比增长10.33%;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55.45%,连续三个季度单季净利超百亿元,三季度更是达到145.72亿元,盈利能力显著提速。
支撑这一业绩的是量价齐升的双重驱动。一方面,黄金和铜价持续走强,全球金价已突破4300美元/盎司,为公司产品价格提供强劲支撑;另一方面,矿产金产量达65吨,同比增长20%,矿产铜产量83万吨,同比增长5%。增量主要来自新并购项目释放产能:加纳阿基姆金矿交割后5个月贡献3.2吨黄金,新疆萨瓦亚尔顿金矿投产,以及塞尔维亚博尔铜金矿等重点矿山运营优化。与此同时,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521.07亿元,同比增加约160亿元,财务费用同比下降近5亿元,资产负债率降至53.01%,显示出公司在高速扩张中依然保持了稳健的财务节奏。
值得一提的是,其子公司紫金黄金国际(02259.HK)于2025年9月底在港交所上市,募资净额244.7亿港元,引入GIC、高瓴、贝莱德等29家顶级基石投资者,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9.05亿美元。这不仅增强了资本实力,也标志着紫金系全球化资产运作进入新阶段。目前,公司手握巨龙铜矿二期、阿根廷3Q锂盐湖、湖南湘源锂矿等多个重点项目,碳酸锂产量已达1.1万吨,未来多元化金属布局将进一步平滑单一商品价格波动风险。
看到这份成绩单,我不得不感慨:紫金矿业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挖矿企业”。它用持续的海外并购、高效的资源整合与精细化的成本管控,构建起一个横跨金、铜、锂、锌的全球资源版图。更关键的是,在金价高企的背景下,它没有停下脚步,而是通过技改扩产、尽产尽销,把周期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和股东回报。
当然,市场也在关注潜在挑战——比如卡莫阿-卡库拉铜矿因淹井导致产量下滑,以及有息负债仍处高位。但在我看来,只要其核心矿山持续放量、新建项目如期投产,叠加新能源金属的成长性,紫金的盈利中枢已然上移。这不是短期脉冲,而是一轮由战略执行力推动的价值重估。当别人还在谈论周期时,紫金早已在用行动证明:真正的资源巨头,既能借势而起,也能逆势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