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5月8日讯 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步伐加快,中资券商纷纷将国际化视为重要战略。
2024年报数据显示,21家券商中15家实现国际业务收入增长,表明行业整体上国际业务发展呈向好趋势,跨境业务在券商业务中的重要性逐渐提升。其中头部券商表现尤为亮眼:华泰证券以143.4亿元收入及80.93%增速居首,中信证券、广发证券等依托全球化布局及东南亚新兴市场拓展,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从区域选择来看,香港仍是战略核心,中资券商主导港股IPO保荐及承销;东南亚市场崛成为焦点,银河证券、中金公司等加码布局泰国、越南、新加坡等地。与此同时,境内外一体化协同成为战略关键词,头部券商通过数字化赋能、跨境业务整合多元化发展强化竞争力。
展望2025年,深化全球布局、提升服务能力及新兴市场渗透将成为券商国际化主旋律,与此同时,随着证监会支持内地行业龙头赴港融资,港交所优化上市审批流程,对A股公司H股上市快速审批以及中概股回流趋势加速,国际业务对券商营收贡献有望进一步扩大。

头部券商领跑,华泰、中信稳居第一梯队
头部券商表现突出,华泰证券2024年国际业务收入达143.4026亿元位居榜首,同比增长80.93%,占营业收入比重从2023年的21.67%提升至34.58%。
这主要得益于其出售美国子公司AssetMark的股权交易(对价约127.55亿元),以及香港业务的全面发力。华泰金控(香港)在港股IPO保荐数量上位列市场第三。其FICC业务通过香港、美国、新加坡三地连通的全球交易台,构建了24小时跨市场服务能力,财富管理平台“涨乐全球通”和“跨境理财通”业务的优化进一步强化了客户粘性。
中信证券2024年国际业务收入109.4816亿元居第二位,同比增长16.42%,增速相对平缓,占营业收入比重从15.66%提升到17.16%。其优势在于成熟的全球化布局,尤其在东南亚、印度、日本等市场持续加大投入。中信证券提出打造“全品种、全业务线、全牌照”的境外业务体系,机构经纪和投行业务在香港以外市场增长显著。不过,由于业务基数较大,其增速有所放缓也反映出国际业务进入深化阶段后的常态。
国泰海通、银河证券、中信建投、广发证券和招商证券等头部券商2024年国际业务收入也稳步增长。这些头部券商凭借资源、品牌和客户基础优势,在跨境业务拓展中成果显著。
国泰海通:收入29.09亿元,同比增长34.49%,占比从5.99%升至6.70%;
中国银河:收入21.73亿元,同比增长8.29%,占比从5.96%升至6.12%;
广发证券:收入13.50亿元,同比增长103.14%,占比从2.85%升至4.97%;
招商证券:收入10.94亿元,同比增长21.42%,占比从4.55%提高到5.24%;
中信建投:收入7.36亿元,同比增长36.62%,占比从2.32%提高到3.48%。
广发证券成为2024年国际业务增速最快的头部券商,收入同比激增103.14%至13.5亿元。在投行业务上,广发证券完成14单境外股权融资项目,在香港市场股权融资业务排名中资证券公司第4;中资境外债业务方面,完成60单债券发行,承销金额110.22亿美元。境外财富管理及经纪业务上,进一步丰富产品种类,持续向财富管理转型,金融产品销售净收入、保有量及多市场交易佣金均实现同比增长。此外,广发期货境外子公司合并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
部分券商国际业务收入下滑。中金公司、申万宏源等券商国际业务收入下降,中金公司2024年国际业务收入53.08亿元,同比下降12.63%,占营业收入比重从26.43%降至24.88%。尽管其在中资企业全球IPO融资、境外债承销等领域仍保持领先,但海外投行竞争加剧可能对其业务形成压力。中金正通过增设越南代表处、推进阿联酋分公司设立等方式拓展新兴市场,试图扭转增速颓势。
中金公司:收入53.08亿元,同比下降12.63%,占比从26.43%降至24.88%;
申万宏源:收入4.46亿元,同比下降16.93%,占比从2.50%降至1.80%;
国信证券:收入1.94亿元,同比下降3.16%,占比从1.16%降至0.96%;
财通证券:收入0.52亿元,同比下降12.58%,占比从0.91%降至0.82%;
西南证券:收入0.07亿元,同比下降68.23%,占比从0.94%降至0.27%;
中泰证券:收入-0.30亿元,同比下降143.74%,占比从0.53%降至-0.27%。
国际业务收入比重差异化明显
从国际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来看,不同券商之间差异明显。
2024年,华泰证券占比34.58%、中金公司占比24.88%、中信证券占比17.16%,国投证券占比16.75%,这几家头部券商占比较高,国际业务对整体营收贡献较大。
国泰海通(6.70%)、中国银河(6.12%)、广发证券(4.97%)、招商证券(5.24%)、中信建投(3.48%)、兴业证券(3.90%)等券商占比相对较低但呈上升趋势,反映出这些券商跨境业务增长潜力大,未来有望对营收贡献更多份额。
东方证券、中原证券等2023年占比为负,2024年转正且占比提升,说明其国际业务从亏损走向盈利,业务发展有所改善。
香港仍是布局核心,东南亚成焦点
在区域选择上,香港仍然是中资券商出海的首选,但向其他区域拓展正成为趋势。比如,新加坡的财富净流入快速增长东南亚成为中资企业出海的首选地,拓展东南亚业务是中资券商跨境业务布局的主要方向之一。部分中东国家资本实力雄厚且对我国的硬科技产业具有浓厚兴趣,也是券商跨境业务发展的重要潜在区域。
香港作为中资券商出海“桥头堡”地位稳固。众多中资券商在香港取得了显著的业务成果,中信建投国际2024年在香港市场参与并完成港股IPO保荐项目3家,募集资金73.62亿港元,其中包括为地平线机器人、老铺黄金等企业保荐港股IPO;中泰国际2024年承销21个IPO项目,承销金额0.64亿美元,IPO承销项目数量在香港市场排名第11名;银河国际2024年完成23个港股IPO项目。
东南亚市场成为增长新引擎,部分中资券商在东南亚市场的业务收入和规模增长突出。中国银河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的经纪业务市场份额分别达10%和8%,主导泰国信贷银行IPO(募资2.07亿美元),为近年泰国最大规模上市项目;国泰海通越南子公司获增资批复;中金公司设立越南代表处。此外,新加坡凭借财富管理枢纽优势,吸引招商证券、东方证券等加码布局。
境内外一体化成国际化战略关键词
在各券商国际化战略中,通过境内外一体化协同,推动业务多元化发展,已成为头部券商共识。
华泰证券表示,公司将构建一体化服务体系,打造一站式服务能力,依托平台化有效提升全业务链多市场协同效能,以数字化赋能业务增长,严格把控风险,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地位。
国泰海通强调,2024年集团国际业务完善顶层架构设计,加强跨境一体化管理,优化海外资产负债结构,业绩表现优异,投行业务跨境一体化合作效应显现。2025年将优化跨境一体化管理机制和发展模式,重点提升交易服务能力、融资服务能力、资产配置能力和研究能力。
中金公司重视国际业务,持续推进境内外一体化建设。投行业务将持续推进内地和香港投行一体化工作,继续拓展在香港市场的业务范围,实现在中概股回归、港股私有化、跨境收购等不同类型业务领域的多样化发展。将持续提高境内外协同服务水平,发挥一体化战略合作资源优势。投研业务将继续发挥境内外研究一体化的优势。
申万宏源表示,将推进国际化及境内外一体化战略,持续把握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等带来的机遇,打造全产业链的大投行生态圈。
2025展望:深化国际业务布局,强化服务能力
展望2025年,头部券商已明确新一轮国际化战略方向。一方面,将继续深化国际业务布局,中信证券打造全牌照境外业务体系,加强跨境及跨业务协同;华泰证券开启新一轮国际化,深化全球布局,拓展新空间;中金公司加大国际布局,新增市场覆盖;国泰海通深耕重点区域,加强“一带一路”布局;东方证券新加坡子公司开拓国际版图。
同时,推进国际业务创新和协同,华泰证券各业务线依托平台提升协同效能,数字化赋能增长;中信建投推进内地与香港投行一体化,增强跨境业务协同;申万宏源把握互联互通机遇,打造大投行生态圈;东方证券推进境内外机构协同,融合数字化与国际化。
各券商着力将着力提升各类业务服务水平。中信证券为客户提供丰富投融资渠道;华泰证券各子公司及业务线强化服务;中金公司提供一流全球资本市场服务;国泰海通提升交易、融资等能力;中信建投各业务板块优化服务、提升能力;中泰国际推进财富管理转型,加强投行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