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沈寅飞) 近日,由中国能建研发投资建设的乌鲁木齐达坂城350兆瓦人工硐室型压缩空气储能工程顺利通过可研评审。这标志着新疆首个商业化大型长时独立储能工程正式迈入实施阶段。
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达坂城350兆瓦人工硐室型压缩空气储能工程选址、地质、站区规划及接入系统均满足建设要求,作为新疆首个该类型工程,在推动能源转型、提升电网灵活性、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具备重大战略性,兼具技术引领性与工程示范性。
中国能建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达坂城项目在技术层面实现多重创新突破。大容量、大功率引领长时储能新高度:项目采用“非补燃、中温绝热压缩”先进技术路线,单机功率达350兆瓦,储能与释能时长均达6小时,年运行天数超330天,可有效平抑风光发电的波动性与间歇性,为新能源电力“稳输出”提供关键支撑,有效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地上地下协同”模式显著提高系统效率:地面配套国产多级轴流加离心式压缩机组和先进储换热系统,地下人工硐室承载安全稳定储气空间,定制化配套地上地下系统参数,实现能量高效存储与释放,最大程度提升系统转化效率。数字智能赋能电站运营:项目以数字化控制技术为基座,打造全流程智能电站,按“布置分散、集中管理”原则实现信息融合与智慧运营,不仅提升电站运维效率,更为后续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积累了宝贵的数据资产和运营经验。
此外,从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来看,达坂城项目建成后年均可助力69.3万兆瓦时新能源绿色电力消纳,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4.05万吨,为新疆“双碳”目标落地提供坚实的实体支撑。
在就业与产业拉动方面,项目建设阶段可解决1200余人就业,运营阶段将提供近百个高端技术岗位,直接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与技术人才培养。同时,项目还将拉动新疆本地钢铁、建材、水泥等上下游产业升级,促进风光资源、深地空间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介绍,作为“新疆源储一体化绿色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坂城项目承担着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螺旋耦合并进的重任。该项目通过“风电光伏+多元储能+数字化调控+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创新模式,成功验证了新型长时储能与大规模清洁能源耦合的可行性,能有效平滑风光出力、减少对电网的冲击。
“这一模式不仅为后续新疆乃至西北的源储一体化绿色项目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与运营方案,更将带来三重区域价值。”专家表示,在能源安全层面,项目将提升乌昌电网调节能力与新疆能源自给率,为河西走廊能源通道提供稳定绿电补给;在产业协同层面,将带动储能装备制造、数字化管控、特高压输电等产业在新疆与河西走廊集聚,形成跨区域新能源产业带;在示范引领层面,将证明“源储一体化”是西北边疆地区能源转型的核心路径,助力西北打造国家清洁能源示范基地。
据悉,随着南疆电网输电跨度大、供电半径长,新能源消纳困境与支撑性电源短缺问题叠加凸显。压缩空气储能作为具备电压调节能力与转动惯量支撑特性的全调节电源,可深度参与主网电压稳定控制、短时频率支撑、动态无功补偿等电网运行服务;在电网故障等突发事件中,还能发挥“黑启动电源”能。中国能建数科集团围绕和田、民丰750变电站规划建设多台压气储能项目,项目建成后可为和田及南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构筑安全屏障,助力南疆高质量构建新型电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