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发布《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基本形成多部门协同的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机制,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技术装备体系逐步健全。交通运输行业电能占行业终端用能的比例达到10%。交通基础设施沿线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不低于500万千瓦,就近就地消纳比例稳步增加。新增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逐年提升,交通运输绿色燃料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到2035年,推动交通运输和新型能源体系全面融合互动,初步建立以清洁低碳能源消费为主、科技创新为关键支撑、绿色智慧节约为导向的交通运输用能体系,交通运输行业电能占行业终端用能比例保持高位,依托交通基础设施开发的绿色电力以就地就近消纳利用为主。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新能源营运重卡规模化应用,交通运输绿色燃料供应体系基本建成。
中国能建智慧交通研究院执行院长崔培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交通运输行业电能占行业终端用能的比例提高,意味着电动运载工具越来越多。目前交通基础设施沿线的电力供应主要依赖于大电网,《意见》明确要提升沿线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充分利用交通基础设施沿线空地、场站等布设风光发电站,这对于推动交通领域的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为能源和交通企业吃下一颗“定心丸”
《意见》围绕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燃料供应、产业培育、要素保障等领域部署了8个方面25项重点任务。
在加强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规划协同方面,《意见》提出推动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规划衔接互动,统筹规划交通运输清洁能源供应保障体系。
在优化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开发管理方面,《意见》强调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开发要素保障。强化用地、用海等资源保障,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鼓励利用交通基础设施周边未利用地和存量用地开发清洁能源。加强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设计,推动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共享共用通道、管廊、杆塔等资源。
中国能建是较早推动交能融合研究和实践的单位。崔培强坦言,在整个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政策、技术、标准、方案等方面的问题,没有顶层政策文件来指导企业具体应该怎么走,因此处在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此次出台的政策文件具有重要意义。”他说,这为能源和交通企业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明确了国家层面对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方向的认可和支持,使企业的投资方向和实施方向与国家政策保持一致。
其次,在产业目标上,《意见》给出了更为明确的指导,如10%的电能占比和5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等具体目标,有助于企业在工程规模、投资规模等方面作出更合理的规划。
此外,在实施层面,《意见》也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比如提出加强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的规划协同,加强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开发要素保障,强化用地、用海等资源保障,鼓励利用交通基础设施周边未利用地和存量用地开发清洁能源等,这些都为企业的具体操作提供了依据。
交能融合将带动行业投资增长形成千亿级市场
《意见》提出加强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规划协同、优化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开发管理、推动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等重点任务,这对交通和能源行业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对此,崔培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交通与能源融合领域,此前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的政策指导,行业内的发展呈现出良莠不齐的态势。一些企业对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存在迷茫情绪,导致投入和重视程度不一,很多企业不敢盲目参与。
“而此次《意见》的出台,将极大促进交通和能源两个行业的融合进程。”崔培强说,它将增强行业从业人员对交能融合推进的信心,促使科技创新、设备研发和标准制定等方面投入更多,形成良性循环。“企业信心更足了,投入也更大了,产出必然也会越来越好。”
崔培强表示,交通与能源融合无疑也将带动两个行业的投资增长,至少是一个数以千亿计的市场,甚至可能破万亿元。
记者注意到,在推动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方面,《意见》提出全面推进公路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按照依法依规、宜建尽建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高速公路等公路沿线服务区、收费站、养护工区、监控中心,以及原省界收费站用地、边坡、隧道出入口、隔离带、互通立交、匝道圈中的土地建设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项目。
记者了解到,中国能建此前已将交通与能源融合作为重点投资建设方向。崔培强表示,在具体项目实践方面,由中国能建葛洲坝交投公司投资建设的山东枣菏高速公路是全国首条全路域交能融合示范项目。该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4.1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4万吨。
推动新能源车发展的同时一定要解决补能问题
《意见》明确,到2027年,新增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逐年提升,交通运输绿色燃料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新能源营运重卡规模化应用,交通运输绿色燃料供应体系基本建成。
这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对于燃油车企而言,是否需要转型?
对此,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这意味着政策层面会进一步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
“同时,新能源营运重卡规模化应用也需要政府参与。”他表示,重卡的碳排放比较重,需通过制定法规让重卡的生产厂家逐渐向新能源转型,也可以采取一些对新能源重卡的鼓励措施,比如现在有些地方政府已经对新能源重卡免收高速公路过路费。此外,重卡一般都用于长途运输,因此可以在高速公路上建一些快充站、超充站,打消其补能的顾虑。
张翔认为,在推动新能源车发展的同时,一定要解决新能源车的补能问题,包括超充站、换电站、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加氢站等。《意见》的出台说明中国政府一如既往、坚定不移地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这也给其他国家做了一个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