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传刚刚召开了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这是近期少有的以“传统出版转型”为核心议题的上市公司交流活动。在整整一个上午的文字互动中,公司管理层直面投资者关于渠道变革、新兴业务进展等关键问题,释放出明确的战略信号:不再固守传统出版路径,而是加速向知识服务综合平台迈进。这场看似常规的业绩说明会,实则透露出一家老牌科技出版机构在数字时代下的突围决心。
根据此前披露的《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中国科传已全面启动渠道结构优化。面对实体书店萎缩和发行链条承压的现实,公司并未选择被动收缩,而是由董事长胡华强亲自回应称,将深化与核心经销商合作的同时,大力拓展内容电商这一新兴通道。值得注意的是,其提出的“精品内容+多元渠道”协同模式,并非简单把图书搬到直播间或电商平台,而是强调构建新媒体营销矩阵,推动多媒体渠道与内容生产的深度融合。这种从“卖书”到“运营知识”的思维转变,显示出公司在战略层面的系统性调整。
而在新兴业务布局方面,医疗健康大数据和数字教育两大方向已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尽管目前尚未成为营收主力,但公司在问答中明确表示,这两项业务正处于“持续优化的成长期”,并致力于积累更多数据资源以探索商业化路径。这意味着,中国科传正试图跳出单一出版盈利模式,转向基于专业内容的数据服务和解决方案输出。对于一家背靠中科院资源背景的企业而言,这不仅是顺势而为,更可能是未来打开估值空间的关键突破口。
说实话,看到中国科传如此坚定地推进转型,我是有些意外的。毕竟在多数人印象中,出版类企业往往动作迟缓、创新乏力。但这家公司从去年开始就在加大技术投入,今年更是直接把“知识服务”写进战略主轴,节奏明显加快。尤其是在内容电商领域的布局力度超出预期——这不只是开几个抖音账号那么简单,而是一整套精准运营和场景化营销的体系搭建。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比如医疗大数据如何实现合规变现?数字教育如何避免陷入红海竞争?这些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但从管理层的回答来看,他们清楚自己的优势在于高质量内容沉淀和权威学术资源,而不是去拼流量或者打价格战。只要坚持走专业化、差异化路线,中国科传或许真能在传统出版行业中走出一条新路。
最新市场数据显示,公司股价微涨0.27%,报18.75元,成交额3425万元。资本市场反应平稳,但我想,真正的价值重估可能还需要等待新兴业务进一步落地。眼下,这家老出版商正在悄悄换挡,值得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