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油气板块收涨1.36%。中国石油A股、H股股价双双上扬,其中H股股价创出2008年以来新高。截至A股收盘,中国石油报9.94元/股,总市值达到1.82万亿元,位列A股公司总市值第7位。
基本面上,从中长期来看,国际油价迎来利好因素。一是“欧佩克+”(产油国联盟)自今年4月开始的持续增产策略迎来了重要的逆转信号。11月2日,八国部长在视频会议上决定,自12月起增加每日13.7万桶石油供应,同时宣布2026年1月至3月将不再逐月增产。
今年以来,“欧佩克+”的增产举措持续影响供需格局。东吴证券研究所能源化工行业首席分析师陈淑娴此前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欧佩克+”生产策略的转变是今年原油供给端最大的变化。10月2日,受“欧佩克+”增产消息预期的推动,国际油价曾一度跌至近4个月来的最低水平。
二是美联储降息预期进一步强化。根据美联储利率观察器最新预测,基于联邦基金期货价格,市场对12月11日美联储议息会议降息至3.5%—3.75%的预期概率已升至61.9%,较前一周的59.3%进一步上升。
“未来美元政策的宽松程度将成为决定油价中长期走势的核心因素。”52HZ航运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钟健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尽管美联储12月是否继续降息尚无定论,但美国政府债务压力已到危险水平,具体影响全面显现。
钟健进一步分析称,按照历史规律,如果美元利率从当前的3.75%—4%继续下调至3%附近,将引发“泛滥的货币之水必然托起油价之船”的效应。结合OPEC+将于明年1—3月暂停增产的政策转向,以及持续实施的补偿性减产措施,油价很可能在未来半年内开启新一轮上升周期。
市场方面,国际油价已连续4个交易日上行。11月11日,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收于每桶61.04美元,涨幅为1.51%;1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65.16美元,涨幅为1.72%。
此外,在刚刚落幕的第八届进博会上,“三桶油”成功签约多项大单,总金额超713亿美元,占据本届进博会总体意向签约金额834.9亿美元的八成以上。与往年相比,本轮签约呈现出订单结构持续优化的特征,契合“三桶油”向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
其中,中国石油与全球41家合作伙伴签署43份采购协议,合同总金额为174.85亿美元,相较于去年的采购签约额,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自首届进博会以来,中国石油累计与232家国际供应商达成1447.85亿美元的采购签约。
从三季报的数据来看,受此前国际油价承压的影响,“三桶油”的传统油气板块表现欠佳,但整体呈现出较强韧性。数据显示,“三桶油”第三季度共实现归母净利润830.38亿元,相当于日赚9.23亿元。其中,中国石油贡献了超过一半的利润。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国石油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达到422.87亿元。
同时,直面当下全球能源转型大趋势,“三桶油”正加速布局,构建新能源增长新曲线。
11月3日,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戴厚良在2025年阿布扎比国际石油展览暨会议上表示,中国石油积极发展新能源业务,大力推动地热、风光气电融合发展,积极开展氢能产业链示范。公司今年新能源产能比重将达到7%,2035年与油、气三分天下,2050年左右占总量半壁江山、再造一个“绿色中国石油”的目标将逐步变为现实。
也有观点认为,中国石油作为权重股,股价的上行离不开良好的、稳定的分红预期。同花顺数据显示,中国石油2025年中期每股派息0.22元,税前分红率达2.55%。该股自上市以来累计分红36次,累计分红金额为8752.80亿元 ,其中A股分红7743.76亿元,港股分红1009.0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