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市值跃居A股第六,H股创2008年以来新高!这一罕见异动背后,不仅是短期资金推动,更折市场对中国能源巨头战略转型的重新定价。我观察到,这家传统“三桶油”之一正悄然蜕变为“油气热电氢”多能并举的综合性能源集团。
市值跃升背后的结构性支撑
截至2025年11月12日,中国石油总市值一度突破1.78万亿元,超越中国移动,位列A股第六。这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多重基本面因素共振的结果。从近期动态看,公司页岩油开发取得里程碑式进展——长庆油田累计产量突破2000万吨,技术自主可控程度提升,单井产量显著提高,标志着我国陆相页岩油进入规模化效益开发阶段。同时,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资源量同比增长3.7%,占全国供应总量六成以上,凸显其在国家能源安全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新能源布局上也已形成清晰路径。根据公开信息,预计到2025年末将累计建成风光发电装机2000万千瓦,地热供暖面积超9000万平方米,高纯氢供应能力达9600吨/年。大庆油田低碳示范区已贡献绿电超4亿千瓦时,CCUS项目实现碳埋存136.2万吨,绿色转型不再是口号,而是可量化的经营成果。
从“卖产品”到“综合能源服务商”的跃迁
我们发现,中国石油的战略定位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它不再仅仅是原油生产商,而是在向“综合能源服务商”演进。这种转变体现在多个维度:一是数字化赋能,公司发布30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成为能源化工行业首个国家备案的生成式AI服务;二是服务型制造升级,如润滑油公司转向提供整体润滑解决方案,带动营收利润双增长;三是产业链延伸,在进博会签下174.85亿美元采购协议,强化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与此同时,两融数据显示市场情绪持续升温。截至11月10日,融资余额达22.44亿元,处于历史70%分位以上,说明杠杆资金对后市持相对乐观态度。虽然当前估值仍处低位,但投资者结构正逐步由博弈思维转向长期配置逻辑。
当然,也要看到公司治理方面仍有挑战,近期有原高管接受审查调查,反映出内部风控仍需加强。但总体来看,中国石油的价值重估才刚刚开始。当市场意识到这家企业不仅拥有坚实的油气基本盘,还在新能源、数字化、碳资产等新赛道全面落子时,其长期投资价值或将被进一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