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30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三季报均已出炉。因油价持续承压,石油企业效益略有下滑。从盈利来看,“三桶油”第三季度共实现归母净利润830.38亿元,相当于日赚9.23亿元。从三季报来看,“三桶油”不仅致力于夯实油气主业基础,更在积极加速布局,构建新能源增长新曲线。
国际原油价格走低整体盈利下滑
在“三桶油”三季度的利润总盘子中,中国石油贡献了超过一半的利润。公司2025年三季报显示,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262.94亿元,同比下滑4.9%;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22.87亿元,同比下滑3.9%。
中国石化三季报数据显示,按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前三季度股东应占利润为320.65亿元,同比下降28.9%;第三季度为83.13亿元,同比增长3.5%。
相比之下,中国海油三季度盈利表现相对逊色。中国海油在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达1019.71亿元,同比下滑12.6%;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达324.38亿元,同比下滑12.2%。
2025年前三季度,国际原油价格呈现震荡下行的趋势,普氏布伦特原油现货均价为70.9美元/桶,同比下降14.4%。这一价格走势也被“三桶油”视为影响其盈利表现的关键因素。
对于当前的市场格局,中国石油研判称,国际原油市场供需总体宽松,国际油价震荡下行。国内成品油市场需求减少,国内天然气消费增速放缓。
前三季度,中国海油油气销售收入约2554.8亿元,同比下降5.9%。公司称,主要原因是公司的实现油价下降。报告期内,公司的平均实现油价为68.29美元/桶,同比下降13.6%。
中国石化则表示,原油和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导致库存减利,境内汽柴油销量下行,同时航煤、芳烃等产品毛利下降,共同带动前三季度盈利能力下降。
从资本支出看,三家公司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前三季度,中国石油、中国海油资本支出分别为1772.3亿元、约860亿元,中国石化为716亿元,其中416亿元专门用于勘探与开发领域。这些资金主要投向济阳、塔河、川西等地区的原油和天然气产能建设,同时也用于油气储运设施的建设。
新能源布局提速
在全球“双碳”战略转型的大背景下,“三桶油”集体提速发力新能源。
中国石油表示,公司积极开展精细化市场营销,统筹布局风光发电、地热、氢能等新能源业务。前三季度,新能源业务保持高速增长势头,风光发电项目累计发电量5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2%。新疆油田构建新能源“一体两翼+外送基地”格局,加快建设公司首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大基地、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区。
中国石化则表示,将充分发挥一体化和网络优势,致力于打造“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通过示范项目带动氢能规模化利用,稳步推进氢能交通发展。
中国海油正迈向绿色低碳转型。公司加速发展海上风电等新能源业务,同时推动CCUS技术研发与示范,致力于构建“油气+新能源”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
报告期内,中国海油旗下公司运维管理的多座分布式光伏项目累计发电量突破1000万千瓦时,获得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核发的1000张可再生能源电力证书。
“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传统油气业务与新能源深度融合,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海洋能源供应体系,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提供坚实支撑。”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张传江近日在2025年第二届海洋能源工程技术与智能化大会上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