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安娜、刘旭阳)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能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10月30日上午,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产业金融助力能源转型发展”平行论坛在北京举办,与会嘉宾围绕产业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转型升级的能源产业展开热议。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能源供需格局深度调整。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已成共识,也是大势所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心怀表示。
“能源转型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答题,更是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彭华岗认为,在这一进程中,产业金融作为资源配置的核心枢纽,肩负着将资本导向绿色低碳领域的重要使命。而ESG理念正是串联起产业发展、金融支持与可持续目标的核心纽带。
“ESG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能源转型的价值标尺与行动指南。”彭华岗说,产业金融在提供支持时,需要通过ESG考量兼顾项目的社会效益,确保转型过程中民生保障到位、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区域发展均衡,让绿色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体。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将ESG纳入投资决策框架。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碳中和和基金等金融产品不断丰富,为能源转型注入源源不断的资本活水。
“中国在光伏、风电、动力电池等领域的产业链和垂直整合能力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同时在关键矿产加工领域占据优势。通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中国不仅降低了对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还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掌握了产业话语权。”标普全球战略客户部亚太区负责人、中国区主席黄直说。
在看到我国能源转型发展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也应高度重视面对的挑战。例如从全球角度看,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突出;在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大规模发展的西北和内蒙古地区,仍存在新能源消纳问题等。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绿色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说,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意义重大。
张晓强认为,我国金融机构完全有条件加大对共建“一带一路”绿色低碳项目的支持力度,也可以在绿色金融和减排等领域与国际金融机构、外国商业机构以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方式多样的合作,为全球能源转型和气候治理作出更大贡献。
金融安全是金融业务的生命线。“要坚持底线思维,牢固树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意识,切实构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防火墙,防止风险交叉传导。”中国企业联合会驻会副会长李冰提示,产融结合行稳致远的前提是做好风险防控。
安永全球能源行业高级主管合伙人安德鲁·罗伯特·布罗根(Andrew Robert Brogan)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在他看来,能源转型投资要能得到回报,这是资金愿意进入的重要前提。要开发一些金融产品来管控外部风险,以确保相关投资能获得长期、可持续的回报。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张健华认为,金融机构的科技金融业务要更好助力能源产业转型,需要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构建技术上有突破、产业有发展、资本有回报的良性循环;要建立完善容错和免责的奖惩制度,鼓励科技金融发展;要加强培养熟悉绿色技术和金融业务的业技双修人才,加大金融科学技术在绿色科技金融中的应用。
从企业层面看,“国有企业金融业务必须坚持产业金融的基本定位,这是由其功能定位和使命责任决定的。”李冰认为,国有企业产融结合必须进一步聚焦企业主责主业,充分发挥贴近实体经济和产业需求的优势,在服务国家战略、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等方面积极作为,提供更多差异化、定制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
以中国石油为例,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综合性国际能源与化工公司,中国石油的资本和金融业务起步于1995年。“30多年来,我们始终遵循产融结合、以融促产、一体协同、做特做优的方针,形成了符合油气产业特点,满足主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和预警隔离机制。”周心怀说,目前,中国石油的石油金融业务资产总额突破了1.1万亿元,探索出一条产业集团办金融的特色化发展道路。产业金融在增强公司发展韧劲,提升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更好推动产业金融助力能源转型发展,中国石油集团资本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油资本”)等9家央企在论坛上共同发起《产业金融服务能源转型发展倡议》,凝聚三方面共识:一是能源转型国之大计,金融护航使命必达;二是立足主业本源,严控金融风险;三是建设开放生态,破除协同壁垒。倡议还提出了科技金融助力攻坚能源关键技术、绿色金融推动能源产业绿色发展、普惠金融增强能源产业链竞争力、数字金融提升能源产业服务质效、转型金融支持能源产业低碳转型共五方面举措。
论坛圆桌讨论环节,在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王震主持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总经理郭旭扬、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传良、聚变新能源(安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建文、意大利忠利集团保险区域首席投资官安娜(AnnaMaria Reforgiato Recupero)、摩根士丹利亚太能源研究董事总经理马亚克·马赫什瓦里(Mayank.Maheshwari),围绕“产业金融服务能源多维转型新模式”展开了深入讨论。
此外,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衣学东推介,中油资本首席经济学家王增业在论坛上联合发布了由中油资本牵头编撰的《中国能源金融发展报告(2025)》。报告梳理了我国能源金融市场的整体情况,厘清了能源金融的规模体量与产品结构特征,深入剖析了产融结合的运行机制,评估了金融对能源产业的支撑效能,并提出了构建产融协同双向赋能的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路径。
本次论坛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