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桶油”一季报现已全部出炉,三家公司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超过966亿元。不过由于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三桶油”一季度营业收入均同比下滑,中国石化(600028.SH)、中国海油(600938.SH)同期净利润亦分别下降27.6%、7.9%,至132.6亿元、365.6亿元。中国石油(601857.SH)净利润虽同比增长2.3%至468.1亿元,但不及2024年同期4.7%的增长水平。
中国石油介绍,一季度,国际原油市场供需宽松,国际油价同比下行,布伦特原油现货均价为75.73美元/桶,同比下降8.9%;美国WTI原油现货均价71.47美元/桶,同比下降7.2%。
受此影响,“三桶油”一季度原油平均售价均出现下滑。中国石油原油平均售价同比下降7.2%至70美元/桶,中国海油同比下滑7.7%至72.65美元/桶,中国石化下跌5.2%至71.5美元/桶。
不过,中国石油上游油气和新能源业务却逆势增长,一季度实现经营利润460.93亿元,同比上涨7%。公司称主要得益于国内天然气产销量增加、有效控制成本费用及税费支出减少。一季度,中国石油可销售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1.2%达1.36万亿立方英尺,远高于同期中国石化3684.3亿立方英尺和中国海油2530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产量。
产量增长也带动了公司天然气销售业绩提升。一季度,中国石油加大直销客户、工业客户和气电客户开发力度,持续开拓终端销售市场,销售天然气864.4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7%;天然气销售业务经营利润同比增长9.7%至135.08亿元。
据“三桶油”方面数据,一季度国内天然气消费量1186亿方,同比上涨18亿方(1.8%);预计今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将在4460亿-4500亿方,同比增长200亿-240亿方,增速4.7%-5.6%,其中气电和交通用气将有较大幅度增长。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在下游业务有较大的布局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正受到成品油需求下滑的冲击。两家公司汽油、柴油、煤油等成品油销量全线下滑,导致一季度中国石油销售业务经营利润同比下滑25%至50.43亿元,炼油业务经营利润同比下滑35%至45.51亿元;中国石化营销及分销板块息税前利润同比下滑44%至48.67亿元,炼油板块利润同比下滑65%至23.93亿元。
“交通用油已到转折点。”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吴谋远表示,2024年国内电动汽车和LNG重卡共替代汽、柴油超5000万吨,导致国内交通用油整体下降2%-3%,进入不可逆的下降阶段。
为应对成品油消费达峰挑战,“两桶油”正在加强非油新业务的开发运营。中国石油表示,公司正不断提高非油业务盈利能力,并持续完善营销终端建设,开发“油气氢电非”综合能源服务网络。
中国石化也坚持继续打造“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的想法。公司表示,将加快加气站和充换电站网络布局,延伸拓展电能业务价值链,稳步推进氢能交通发展,提升非油业务经营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中国石化营销及分销板块中,加气站业务有较大提升,公司车用液化天然气(LNG)零售量同比增长116%达20.5亿方。
“这两年天然气重卡市场发展迅猛。”在近日举办的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天然气产业发展大会上,与会嘉宾表示,天然气重卡销量占不同动力类型重卡销量比重已由2022年的8%升至2024年的28%,随着国内在3月更新老旧营运货车报废通知,将补贴范围扩大至天然气车辆,预计天然气重卡和新能源重卡将依托政策倾斜实现加速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