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业净息差持续承压、经营压力加大的行业背景下,如何拓收益、控成本、提效能,是金融机构普遍面临的经营课题。
对此,上海农商银行(沪农商行)2025年第三季报告,提交了一份稳健的答卷,展现了多层经营亮点:一是该行在资产规模站上1.5万亿元台阶后,持续精准对接实体经济;二是率先兑现中期分红承诺,分红比例居目前已分红银行之首;三是负债成本持续降低,有效对冲净息差收窄压力。
投资者回报领先同业,高分红彰显发展底气
在上市银行普遍尚未明确中期分红计划,或还处于预案阶段之时,沪农商行早已行动,于9月中旬完成了2025年中期现金红利派发,向普通股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41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23.24亿元。
此次中期分红比例达33.14%,在目前已实施分红的银行中,是分红比例最高的上市银行。
自2021年上市以来,沪农商行在投资者回报方面高度重视,上市至今已累计分红达188.44亿元,为IPO募集总额的2.20倍,相较同期A股上市银行处于领先水平。且自上市以来,每年的现金分红比例稳定保持在30%以上。
高分红背后,是该行稳健业绩的支撑。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末,沪农商行营业收入198.31亿元,归母净利润105.67亿元,同比增长0.78%。
其中,非息收入占比提升,前三季度实现非利息净收入53.70亿元,同比增长2.24%,占营业收入的27.08%,较上年同期上升1.44个百分点。营收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为该行业绩增长注入多元化动力。
经营规模方面,截至9月末,该行资产总额1.5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72%,其中贷款与垫款总额7673.0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0%,以信贷投放精准对接实体经济需求;负债总额1.4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00%,吸收存款1.1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11%,实现存贷款规模同步稳步扩张。
负债成本控制方面,该行在扩大存款规模的同时,不断优化期限结构,实现负债成本持续压降。前三季度,该行人民币存款付息率较上年末下降35个基点,负债成本压降显著。 此外,业务及管理费同比下降 8.28%,成本收入比为27.16%,同比下降1.50个百分点。
对公做“综”,零售做“专”
作为一家根植上海、拥有七十余年历史的金融机构,沪农商行有着深厚的本土客群基础,在对公和零售两大板块持续深耕布局。
在对公业务方面,依托庞大、多样的对公客群,沪农商行正加速构建“以交易银行为引擎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截至9月末,该行对公贷款余额4977.40亿元,较上年末增幅1.64%,其中,郊区对公贷款余额占比达61.20%;对公存款余额5196.02亿元,较上年末增幅7.71%,郊区对公存款余额占比达51.59%。整体看,该行公司客户总数达到了34.19万户,客户基础稳固。
面对多样客群,该行施行客户分层分类经营策略。其中,在战略客户经营方面,重视推进总行级战略客户新增培育。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末,该行总行级战略客户贷款余额989.3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3.50亿元,前三季度新增战略客户子公司合作86户。同时,该行对民营企业的精准“滴灌”也在持续加强,“百日百镇”专项行动持续推进。
综合服务方面,该行充分发挥投行、托管等业务的协同效应,助力客户综合服务。如聚焦战略客户与科创客户,该行积极推进债券承销业务,落地了银行间市场全国首批、上海市首单科技创新债券,以及上海市首单民企科技创新债券;并通过强化跨板块联动,加强资产托管业务系统建设,报告期内与60余家同业客户开展托管合作,引入公募基金、券商资管等各类托管产品,由此,该行的托管业务规模在9月末达到了571.84亿元。
在零售业务方面,沪农商行着力打造“以财富管理为引擎的零售金融服务体系”。
管理个人金融资产规模稳步提升。三季报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该行零售金融资产(AUM)余额8414.24亿元,较上年末增幅5.80%;个人客户数(不含信用卡客户)2617.19万户,较上年末增幅5.82%。
尽管该行9月末的个人贷款余额较上年末略有下降,但结构在优化,该行的房产按揭类贷款有所回升,9月末的余额1071.7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了3.14%。
零售存款结构持续优化。该行9月末的储蓄AUM余额较上年末增长5.32%;非储蓄AUM余额较上年末增长了6.93%。
聚焦 “五篇大文章”成果显质效
“五篇大文章”如何书写,决定着一家银行将政策与自身业务结合的成绩。
在普惠金融方面,作为全国首家在农信基础上改制成立的省级股份制商业银行,沪农商行始终坚持“农”字本色,与“小”字定位。
该行持续完善普惠流程,提升服务效能。总结前三季普惠金融成果:截至9月末,该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911.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9%;普惠小微贷款户数5.84万户,较上年末增加0.64万户;涉农贷款余额651.54亿元,普惠涉农贷款余额150.87亿元,保持“三农”金融服务区域市场领先地位;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项下对涉农经营主体累计发放贷款9.07亿元,发放规模持续位列上海同业第一。
在科技金融方面,沪农商行打造的专属价值服务体系,是其突破同质化发展的关键。
围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该行推进“鑫动能”“五专服务+六维赋能”综合服务体系。截至9月末,该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1200亿元,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占比81.06%;服务科技型企业贷款户数4662户,较上年末增长8.98%。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上,已为上海市25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244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授信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该行成立同业首个面向科技金融的行业研究院,针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空间装备等上海市重点产业。
在绿色金融方面,该行基于区位优势,瞄准长三角地区的国家级和省市级的绿色工厂客群开展绿色金融服务,支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绿色金融多元发力。
盘点绿色信贷、债券、投资等综合金融资产看,该行绿色金融资产规模近1千亿元,于9月末达到了993.49亿元。
其中包括绿色贷款余额643.6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31%;表内绿色债券投资余额154.0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8%;表外理财投资绿色债券余额10.62亿元;绿色租赁余额179.4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7.71%。
在养老金融方面,针对上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特点,作为本土银行,沪农商行已加快布局银发服务,打造了养老金融服务品牌。
从成效看,该行6月末服务上海市400余万老年客户,已建成60家养老金融特色网点;代发养老客群规模129万户,新增户数同比提升42%,代发养老金笔数增量排名上海第一,客户零售AUM 较上年末增长6.46%。
值得一提的是,为践行大城养老重要使命,该行将服务触角延伸至非金融领域,通过“心家园”公益服务项目,为老年客户创造情感价值。截至9月末,该行已建成1033家“心家园”公益服务站、120余个老年大学教学点,开展特色活动超5000场,将健康关爱、老年大学等八类服务融入社区生活,积极履行金融助老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