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金融资产一口气增持光大银行A股2.75亿股、H股3.15亿股,持股比例从8%猛增至9%,一举超越港资成为第二大股东。这不是普通的财务投资,而是一场有预谋的战略加码——背后是40亿元真金白银的增持计划,更是AMC与大型股份行深度协同的新信号。
一次精准且持续的资本布局
这次增持并非孤立事件。回溯时间线可以发现,中信金融资产自2025年初便开启了系统性建仓:1月至7月期间已增持0.92%,紧接着在7月至11月再度增持1%,两次动作紧密衔接。更早之前,其通过可转债转股方式逐步积累股份,持股比例从2023年的7.08%稳步提升。这一系列操作显示出极强的节奏感和战略定力。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增持均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完成,未涉及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说明中信金融资产选择以市场化方式温和介入,避免对股价造成冲击。这也反映出其作为专业金融机构的合规意识和长期持有意图。
为何是光大银行?
从基本面看,光大银行具备稳健的基本盘。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其总资产达7.22万亿元,同比增长4.84%,在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保持前列。在《2025中国银行业竞争力100强》榜单中,光大银行位列前20,盈利能力与发展潜力获权威认可。
同时,该行近年来积极发力财富管理、养老金融和便民服务(如“光大云缴费”),转型方向清晰。特别是在北京等重点区域推动适老化服务、反诈防护和支付便利化,体现出较强的社会责任与客户粘性。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品牌形象,也为股东价值提供了支撑。
AMC的银行股权投资逻辑正在进化
中信金融资产的动作不是个案。今年以来,多家AMC纷纷加码银行股:信达投资、东方资产现身浦发银行前十大股东;中信金融资产还计划投入不超过260亿元增持中国银行。这表明资产管理公司正从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角色,转向综合金融集团的战略投资者。
这种转变背后的逻辑在于:通过股权纽带,实现资金端与资产端的双向协同。一方面,银行可为AMC提供稳定的融资渠道和项目来源;另一方面,AMC可在风险化解、资产盘活等方面为银行赋能,尤其在当前地产风险出清背景下,这种合作更具现实意义。
目前信息有限,尚无法判断是否会有进一步增持至10%以上并触发要约收购,但可以确定的是,9%的持股比例已足以让中信金融资产在股东大会中拥有重要话语权,未来不排除在董事会层面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