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银行2025年前三季度利润下滑,营收降近8%,净利润降超3%——但背后并非全然悲观。细看数据,我们发现业绩拖累主要集中在第三季度,而中间业务、财富管理等转型方向正显现出积极信号,资产质量压力也需引起警惕。
业绩下滑主因在三季度
光大银行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42.7亿元,同比下降7.94%;归母净利润370.18亿元,同比下降3.63%。表面看整体承压,但拆分季度可发现第三季度是关键拖累期:单季营收283.5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3.01%;归母净利润123.96亿元,同比下降10.99%。这意味着前两个季度的增长或降幅收窄趋势被三季度逆转,成为全年业绩下行的主要推手。
结构亮点:中收增长与财富管理扩张
尽管整体收入承压,但业务结构优化的迹象值得关注。前三季度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达155.02亿元,同比增长2.18%,在总营收中占比提升至16.44%,显示出中间业务韧性增强。这与其“阳光财富”品牌建设密切相关——报告期末理财产品管理规模达1.89万亿元,零售AUM达3.1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68%。云缴费、供应链金融等数字化场景也持续贡献动能,对公FPA达5.50万亿元,表明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正在夯实。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资本市场回暖带动财富管理中收弹性释放,3Q25净手续费收入同比高增9.1%,成为非息收入中的亮点。
风险点:资产质量承压与房地产敞口
资产质量方面,报告期末不良贷款率升至1.26%,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降至168.92%,下降11.67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有所减弱。虽然绝对水平仍在合理区间,但趋势值得警惕。银行在战略执行中明确提到加强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和信用卡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反映出房地产及相关产业链仍是当前信用风险的主要来源。
此外,前三季度信用减值损失同比下降23.41%,说明拨备计提力度放缓,可能对利润形成短期支撑,但也意味着未来若不良生成加速,将面临更大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