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银行最新财报出炉,市场关注点迅速聚焦: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70.18亿元,同比下降3.63%;营收942.7亿元,下降7.94%。更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下滑达10.99%,引发投资者对银行业整体盈利压力的讨论。
从具体数据看,这份成绩单并非全然黯淡。利息净收入下降5.11%,反映出息差收窄仍是主要拖累因素,但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2.18%,显示中间业务韧性增强。资产端稳步扩张,总资产达7.2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72%;存款余额突破41.8万亿元,客户基础持续夯实。资本方面,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65%,虽略有下行但仍处于监管安全区间。值得一提的是,光大银行近期动作频频——控股股东光大集团已出手增持A股股份,同时完成400亿元永续债发行,有效补充其他一级资本,释放出对公司长期价值的信心。
深入观察其战略推进,光大银行正试图走出一条差异化路径。科技金融构建“五强”支撑体系,绿色金融完善产品谱系,普惠金融深化线上化服务模式。尤其在养老金融领域,“和光颐享”品牌累计服务客户超288万人次,产品数量超900只,布局明显提速。财富管理条线表现亮眼,“阳光财富”理财规模达1.89万亿元,创新推出的“7+”固收+产品体系正在打开新增长空间。“云缴费”作为数字金融王牌继续保持领先优势,而FPA(对公综合融资规模)和AUM(零售资产管理规模)分别达到5.50万亿元和3.15万亿元,也印证了综合化经营能力的提升。
说实话,看到利润下滑的第一反应是担忧,但我很快意识到,这背后是整个银行业的共性挑战——低利率环境下净息差承压已是常态。真正让我看重的是,光大银行没有被动等待,而是主动调结构、谋转型。非息收入增长、理财规模扩张、特色金融深耕,这些都在传递积极信号。大股东增持与永续债落地,更是为后续发展提供了弹药和底气。
当然,不良贷款率微升至1.26%、拨备覆盖率下降,风险防控仍不能松懈。但我认为,在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能稳住资产质量、持续推进战略转型,已属不易。比起短期利润波动,我更愿意关注它在财富管理、养老金融这些高潜力赛道的布局深度。如果这些业务能够持续兑现增长,未来的盈利修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