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光证资管旗下大集合产品密集变更管理人
11月27日,光证资管旗下8只大集合产品正式变更管理人,这些产品后续将由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临近年底,券商“参公大集合”资管产品公募化改造过渡期进入尾声,没有公募牌照的券商资管,大多选择将旗下存量大集合产品转移至母公司旗下参股或控股的公募基金。

密集变更管理人
11月27日,光证资管将旗下8只大集合产品转移给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后者由光大证券持有55%股份。此前2月份,光证资管旗下多只参公大集合产品也变更了管理人。
公开资料显示,光证资管于2012年5月9日成立,其前身为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总部,是国内上市券商旗下首家资产管理公司。光大证券2024年年报显示,光证资管2024年营收为6.75亿元,净利润为2.19亿元;截至2024年末,光证资管受托资产管理规模为3114亿元,较该年年初增长3.71%。
根据2018年资管新规配套《操作指引》要求,券商“参公大集合”需在过渡期后完成公募化改造,未取得公募牌照的券商及资管子公司,旗下相关产品到期后可选择清盘、延期或变更管理人三条路径。其中,将管理人变更为公募基金公司,并将产品注册为公募基金,已成为行业主流处置路径。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券商而言,管理人变更为“兄弟”基金公司,可以解决资管产品转型的难题,避免因清盘带来的规模流失或延期引发的投资者疑虑,从而维护客户信任;对于同一股东旗下基金公司而言,也有利于其产品规模提升。
处置节奏加快
券商资管“参公大集合”改造过渡期已进入冲刺倒计时。
今年以来,券商资管产品变更管理人的动作密集出现。11月26日,广发资管公告称,拟将旗下5只大集合产品转交给广发基金管理,相关变更注册事项已获证监会批复。
11月24日,华富基金公告称,华安证券月月红现金管理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更名为“华富天华货币市场基金”,产品类型由“货币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变更为“货币市场基金”;产品管理人由华安证券变更为华富基金。
也有不少券商选择“清盘”。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至少28家券商的143只产品启动了清算程序,远超往年。存续期届满未延期是清盘的主因,也有少数产品因合同补充协议不生效等特殊原因提前终止。
此外,由于时间紧迫以及获批难度大,撤回公募牌照申请成为多家券商不得不做的抉择。
截至目前,排队申请公募牌照的券商资管仅剩下国金资管一家公司。此前,广发资管于今年8月退出申请,光证资管于10月撤回申请,国证资管11月也从公募牌照排队名单中消失。
东海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陶圣禹表示,从规模端看,存量大集合产品正处于对标公募的标准化转型期,短期内的改造、清盘或转托管对管理规模和收入形成了直接压制。同时,在固收类和现金管理类产品上,券商资管面临来自公募基金和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激烈竞争,自身的主动管理能力建立尚需时日。
他认为,公募路径更适合具备综合金融生态和零售渠道的头部机构,而拥有项目资源、专业能力和机构客户基础的特色券商,走私募路径可能更为顺畅。